酣畅淋漓抵千军——钟动作护国军政府讨袁檄文(3)

辛亥革命网 2017-03-06 15: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钟动 查看:

本文是钟动撰写、以中华民国护国军政府都督唐继尧,第一军总司令官蔡锷,第二军总司令官李烈钧的名义发出的。

  覆公餗:《易·鼎》:“鼎折足﹐覆公餗。”后以“覆公折足”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3)倒持太阿:成语,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虺蜮(huǐ yù):毒蛇,比喻阴险恶毒的人。

  癸丑之役:指1913年的讨伐袁世凯之举。

  (4)丹素:《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后泛称士大夫的衣服为丹素。

  睚眦(yá zì):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

  陵夷:由盛到衰。衰颓,衰落。《汉书·成帝纪》:“帝王之道日以陵夷。”

  闭隐:犹隐晦。不清楚,不明显。

  四凶: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四凶(同时也是指共工,驩兜,三苗与鲧),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是:饕餮、浑沌(即混沌)、穷奇和梼杌。

  汤武:商汤和周武王。

  (5)黄汉九有,奠安东陆:指黄帝和汉朝缔造的九州,中国在世界的东方。

  迍邅(zhūn zhān):难行貌;指迟疑不进;处境不利;困顿。晋·左思《咏史》之七:“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缅维:缅,遥远;维,联结,维系。

  睥睨神器:睥睨即窥视,侦伺。神器指国家政权。

  四维:“四维”说出自《管子》:“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6)沆瀣:夜间的水汽,露水。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现代汉语中成语“沆瀣一气”与“沆瀣”本意无关。“沆瀣一气”中的“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联结在一起。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

  槽枥:养马之所。《后汉书·马援传》:“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

  溲勃:“牛溲马勃”之略语。语本唐·韩愈《进学解》,后多用以喻粗贱之物;指尿,小便。黄祖:祖先黄帝。

  (7)其罪一也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而革命党人亦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南方十七省选出孙文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孙文就任。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利,袁却于3月10日于北京就职。

  其罪二也句:武昌起义后,驻藏川军兵变,树起了大汉革命旗帜。但他们四处抢掠,互相残杀,激起了当地居民对川军及驻藏汉人的强烈不满。达赖在英印总督支持下,策划武装叛乱,西藏局势不断恶化,严重威胁着祖国统一和西南国防的安全。蔡锷数电中央,力陈西藏危局,毅然请战平乱。滇军千里出征,尚未完成任务,即被勒令停止前进,令蔡锷深为不满。大总统袁世凯下令滇督,英人干涉,民国初建,岂容轻启外衅。四川都督尹昌衡对滇也素有疑忌,加上经费困扰,蔡锷痛心疾首,无可奈何。西征军自1912年7月22日出发至12月10日返回,历时五个月,长途转战,劳军糜财,无果而还,原因一是川狭隘的地方割据思想导致对滇军的疑忌;二是袁世凯政府受英国武力恫吓,不敢令川滇两军放手平叛;三是袁世凯对蔡锷个人的疑忌。

  (8)其罪三也句:袁世凯破坏民主之事甚多。比如1913年10月6日,国会在军警压力下,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随即于北京故宫太和殿就职。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并收缴国民党议员证书。国会因人数不足而无法开会。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之后袁认为“人民滥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认识尚在幼稚时代”,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5月推出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再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无限期连任,新任总统亦由在任总统指派。媕(yǎn)宠:依违从人,敷衍逢迎之徒。

  其罪四也句:张振武(1872—1912年)是武昌起义的著名功臣,后出掌湖北军政府军务部,与黎元洪发生矛盾,黎将其解职。袁世凯电请张振武进京商议国事。1912年8月14日,武昌起义领导人之一张振武在德昌饭店宴请同盟会和共和党要人,希望“消除党见,共维大局”。15日夜,为调和南北感情,他在六国饭店宴请北洋将领姜桂题、段芝贵。酒阑人散途经正阳门时,潜伏的军警突起拦截,将张振武捆绑起来,押解西单牌楼玉皇阁京畿军政执法处。16日凌晨1时,张振武在执法处被绑于木桩上,身中6枪毙命。临刑前,他怒说:“不料共和国如此黑暗!”张振武案最后不了了之。

  (9)其罪六也句:1913年袁世凯为了筹集战争经费,压服、消灭南方国民党的势力,以办理善后为名,未经国会讨论通过,擅自与英、法、德、俄、日5国银行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合同规定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债券九折出售,八四实收,期限47年;偿还已到期的各种赔偿、借款、垫款后,实际到手的仅760万英镑,而规定47年还清之本息竟达到6789万英镑;借款以盐税、关税等为担保,并附条件:借款期内,中国不得向五国银行团以外的银行团借款;借款的领款凭单须有外国稽核员签押方能有效;中国聘用外国人参加盐税征收事务等。合同签署后,全国一片斥责之声。但袁世凯借口借款事宜曾于1912年底由临时参议院秘密通过,拒绝将此案交国会表决。

  (10)其罪七也句:宋教仁(1882—1913年),湖南桃源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中国同盟会和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宋教仁曾任法制局局长。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后,宋出任北洋政府的农林部总长。同年8月,宋教仁等将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举孙中山为理事长,暂由宋教仁代理。宋教仁推崇西方的政党政治,试图扩大国民党的政治势力和影响,以便控制国会,限制总统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这就与袁世凯希望加强总统权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他决定用铁血手段扑灭民主势力。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宋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