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起义中的唐继尧与蔡松坡

辛亥革命网 2018-06-20 16:0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许金城 许肇基 查看:

云南起义的中心人物,实为唐继尧、蔡锷,次则李烈钧、罗佩金、黄毓成、赵又新,顾品珍等亦与有力焉。

  云南起义的中心人物,实为唐继尧、蔡锷,次则李烈钧、罗佩金、黄毓成、赵又新,顾品珍等亦与有力焉。

  蔡松坡智勇出众,机警过人,与李烈钧之才气纵横,不可一世相伯仲:故能逃出虎穴,再到云南。其与唐继尧的关系有同学(日本士官),同事(前清十九镇),同官(滇黔都督)之谊,精神很相契合,蔡离滇前,特荐唐以自代,更有相知之雅,故能不避艰险,慷慨赴义。唐氏对之,不但远道相迎,而保护亦极周到,见面之日,蔡对唐以下各将领冲口即说:

  “真使我喜出望外,你们一切都准备好了,待我如此优礼!”

  起义之日,唐即再三以至诚坦白之态度,将“军都督”一职相让,而自愿出川北征,使蔡感动,至于涕下,而谓:

  “我此次来滇,协同举义,完全为讨袁、为救国,并非争权,亦非夺利,若果喧宾夺主,不论理论事实如何,总不足以示天下后世,更何以对滇中父老,深望蓂赓(唐继尧字蓂赓),鉴此苦衷,无再固辞,并盼总揽全局,统一军政,勿存客气,不辞劳怨,独为其难,以赴事功。”

  唐不得已,乃聘蔡为第一军总司令,将所部精兵十分之七属之于蔡,且约定非有必要,均以咨文行之,唐蔡公忠体国,雍容揖让,实为近代军人之楷模:而外间人士,因真相不明,且受梁启超及进步党之宣传,竞谓唐氏非云南起义之主动者,甚至上海牟利书商所编之教科书亦只言蔡锷在云南起义,竞将唐继尧一笔抹煞。究其原因,实以护国当轴,只重事实,不尚宣传,滇人本质,更为木讷,专心苦干,不事铺张。消息隔绝,俨如世外,同志方面,多未真知,全国民众,更属茫然。

  或谓蔡氏至云南后,凭其威望,足以胁唐,其实唐果对蔡丝毫游移,若论交情则可拒之于国军之外。当时云南所有军队,完全为唐氏清一色之心腹部属,且因蔡离滇后,所有重要将领,自营长以上,几全更易,与蔡均不发生关系,似无制唐之可能。

  或谓蔡氏遗爱在民,有举足轻重之势,为唐所不及,其实蔡氏在滇,虽勤政廉明确有遗爱,然离滇省将近三年,唐氏继之,励精图治,不惟深得众心,且已主客异势。

  蔡之不能为主管,与李牧之不能为赵相(按:李牧(?一前228),战国末年赵将,长驻防赵的北边。后因赵王中秦反间计,被杀死),如出一辙。更无反唐之可言!其与唐稍有不洽者,不过大洲驿之一二小事,假使蔡氏当年不死,自可水落石出,片言立断。

  当蔡氏在日本病故之后,唐氏曾对云南各界讲话: 松坡为国尽瘁,病殁于日本福冈医院,实为国家一大损失!……云南起义,自然由云南人自主之,外间不察,有谓蔡松坡为主动,余谓被动者,全滇军民,深抱不平,余与松坡夙共患难,誓同生死,蔡即是我,我即是蔡,蔡松坡果然主动,余亦自然主动,余果被动,蔡松坡亦当然被动,—生一死,乃见交情,吾滇对松坡之死,应表示非常之哀悼,是非自有公论,一时之毁誉,不足凭也。

  总之,唐蔡两氏,胸怀磊落,心地光明,非蔡不能见唐之伟大,非唐不能成蔡氏之丰功。进一步说:欲了解唐继尧与云南起义之真相,必先明白唐继尧在云南与革命之渊源。

  癸丑革命以后,在赣、宁、皖、粤失败之党人,无所归宿,此时滇督为唐继尧。皆收容至滇或任要职,或参内幕,或派至讲武堂任教官,下级干部,则设训练班,革命势力,已潜滋暗长。

  民四秋间,筹安会发生,袁世凯野心暴露,国父曾派吕志伊赴云南,运动讨袁工作。吕志伊至滇后,即为袁派侦探所悉,经唐氏授意邓泰中、杨蓁加以保护。吕即住在邓公馆内。

  邓、杨均为民党同志,时方手握精兵,而袁于称帝前后,即对唐氏极尽笼络之能事,曾封唐氏为一等开武侯,复派其侍从何佩文入滇为授勋特使。

  唐氏沉机应变,态度雍容,内则下最大决心,外则虚与委蛇。11月3日,曾在其介弟唐继虞之警卫团本部,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出师之计划。12月9日,邓泰中、杨蓁两支队,即藉剿匪为名,迳向迳向川边移动。

  未几,蔡锷、李烈李烈钧已秘密到海防、香港,即将应邀抵滇。袁世凯闻讯后,密电蒙自道尹周沆(进步党人),阿迷县长张一鹃,相继暗杀。唐侦知此事,立派其弟继虞率兵往迎。以资保护,并下令逮捕,周逃脱,张为唐氏所杀。19日蔡锷乃由唐继虞迎护至滇,21日遂由唐氏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决定举义日期。

  22日夜曾由唐氏在光复楼主盟宣誓,到会者除蔡锷外,有李烈钧、任可澄、罗佩金、张子贞、顾品珍、戴戡、戢翼翘、唐继虞、王伯群等30余人,歃血宣誓,三呼民国万岁,其文曰:

  拥护共和,吾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成败利钝,与同休戚,万苦千辛,舍命不渝,凡我同人,坚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共殛!

  由此可知当时起义的中心人物,如唐,如蔡,如李烈钧等,皆激昂慷慨,忠义愤发,且凡属宗旨相同来归者,不问其为何党何派,皆兼收并容,一视同仁,故能集中力量,而收众志成城之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