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讨袁护国战争

辛亥革命网 2015-11-02 13:49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情网 查看:

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12月25日,云南首先宣布独立,并分兵三路,掀起了讨袁护国运动。山东也掀起了激烈的反袁斗争。

  1912年,袁世凯夺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攫取了全国政权,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随着其统治的加强,其“反共和”、“反民主”的面目逐渐显现出来。

  1913年3月,袁指使人在上海车站暗杀了国民党领袖人物宋教仁,并下令免除各省国民党籍都督。革命领袖孙中山认清了袁世凯的反动本质,于是号召全国军民反袁,重新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发动了二次革命。山东以徐镜心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积极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展开了与袁世凯的斗争。他广泛联络革命党人,积极反袁。革命党人赵同普在二次革命爆发后,受陈英士、陈其美之命,担任鲁东讨袁军支队司令。他与赵惠斋、刘德铭等在青州组织机关部,联合附近民团游勇数千人,从青岛购得一批火药,拟于1913年8月1日誓师起义,后因事机泄露,赵同普等6人在济南被捕就义。

  袁世凯在反共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二次革命期间,为镇压山东的反袁斗争,袁世凯派靳云鹏为山东都督。靳云鹏上任后,在济南设立了军警督察处,密布法网,大肆搜捕、杀害革命党人。1913年11月3日,袁发布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的命令。靳云鹏等电询:“省议会隶籍国民党议员应否与国会成员同例取消。”11月12日袁下令:“取消各省议会国民党籍议员”,“将国民党所设机关一律解散”,“所有省议会隶籍国民党者,一律追缴议员证书”。山东政党活动随即停止,徐镜心等国民党员先后被杀,不少国民党员被迫出走。1914年2月3日,袁根据山东等省民政长官的所谓指控,下令停办地方自治会。2月28日,又下令解散各省议会,一切行政事宜均由各行政长官负责。山东省、县议会相继解散,残存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被彻底破坏。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残酷镇压了二次革命,其反动的武力统一政策取得了暂时的成功。除桂、黔、川、滇四省由地方军阀盘踞外,山东及其他各省都还在北洋军阀及其附庸的统治下。但英勇不屈的山东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没有被袁世凯及其帮凶的反动气焰所吓倒,而是以更大的热情掀起了反袁斗争。

  山东的武装起义虽然没有发动起来,但在孙中山的支持和指导下,革命党人仍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讨袁斗争。1914年7月,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任命刘光为中华革命党山东支部长,并任命了一批中华革命军(亦称民军)在山东各地的负责人。山东民军在孙中山的指导下,与北洋军队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斗争。虽然由于反动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全省各地的民军大部分没有组织起来,但由于革命党人的顽强斗争,到1915年底,吴大洲、薄子明等领导的一支山东民军发展迅速,多达2000人。这支队伍成为日后山东反袁斗争的中坚力量。就在山东进行二次革命时,1914年6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欧美列强致力于欧洲战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提供了机会。作为德国势力范围的山东便成为了日本攫取的主要目标。

  1914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德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立即撤退在日本及中国海面上的一切军舰,不能撤退者要立即解除武装,胶州湾租借地限于9月15日前无条件无偿交于日本,以便将来交还中国。因日本政府不满德国的答复,正式对德宣战,但战场设在中国。它的真正目的,是夺取整个山东,然后再以山东为基地,北上华北,南侵中原,进而独霸全中国。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中第一号是关于山东的条文,要求中国政府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攫取的全部殖民利益,承袭德国在山东的特权。1915年5月,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此后袁世凯加紧了复辟的步伐。8月,袁在北京组织了“筹安会”,公开鼓吹帝制。山东将军靳云鹏积极响应,与14省将军联名电请袁世凯速登帝位。11月20日,济南举行了所谓“民国代表大会”,投票赞成改变国体,变民主共和为君主立宪。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黄袍加身,登上皇帝的宝座,并下令将1916年改元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于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孙中山、蔡锷等人纷纷致电全国,号召人民起来捍卫共和政体,讨袁护国。12月25日,云南首先宣布独立,并分兵三路,掀起了讨袁护国运动。山东也掀起了激烈的反袁斗争。

  山东作为革命起源地之一,其讨袁护国运动极受孙中山重视。他说:“山东本吾党长期经营之地……山东地处南北要枢,且有铁路海运之便,如能在山东建立二个师团以上之主力,则山西、陕西、河南各省必起而与之呼应。于是,则向北可攻取北京,向南可促进长江流域各省之豹变。基此理由,文已决心亲赴山东,集结同志力量,全力以赴。”所以,在讨袁战争开始后,孙中山指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要特别重视山东战事,“期必占济南,则东北全局,可迎刃而解”。同时,孙中山还在财力、人力、物力及军事等方面给予支持。1915年底,孙中山派居正、许崇智及廖仲恺、张继、蒋介石等人来山东直接帮助工作。

  此时,青岛正在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之下,日本企图利用中国人民反袁斗争的力量,继续控制中国。因此,山东人民的讨袁护国运动得以在青岛秘密酝酿,策划行动。

  1916年1月,居正以山东反袁武装为主力,在青岛组建成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居正为总司令,以朱霁青为师长,下设两个纵队和五个支队。第一纵队队长为刘廷汉,第二纵队队长为朱霁青,第一支队队长为薄子明,第二支队队长为吕子人,第三支队队长为赵中玉,第四支队队长为尹锡武,第五支队队长为杜仲三。总司令参谋长为周应时(有病时蒋介石代)等。另以日本人萱野长知为顾问。接着,居正通电全国,宣布讨袁。山东地区的讨袁护国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1916年1月12日,东北军召开纵队长、支队长会议,制定讨袁计划,即:先以主力占领潍县,扼住胶济路中段,然后向周围地区扩展,第一支队占领周村后,西进攻击济南;另派游击队与济宁、兖州各地集合民军,分兵南袭峄县,阻止张勋部北上。

  全国人民掀起讨袁运动以后,当时的鲁督靳云鹏积极调兵遣将,招募士兵,镇压革命,充当袁世凯的打手。1916年1月,袁世凯组织“征滇军”,企图扑灭蔡锷领导的云南人民的反袁斗争。靳云鹏调张树元第五师驻胶东的第十旅二十步兵团及一炮兵营来济南,准备编入“征滇军”,南下镇压革命。当山东人民的讨袁运动风声日紧时,靳云鹏感到形势逼人,便于1月30日致电袁世凯,请准第五师师长张树元帮办山东军务。得准后,即令张树元沿津浦路,走枣庄,下沂州,经莒县、日照、诸城、潍县等地,巡视全省防务,准备阻挡民军进攻。2月,靳云鹏奉令在全省招募新兵4000名,编入“征滇军”第二军,并于3月1日开赴川湘,与蔡锷指挥的讨袁军作战。但同时靳云鹏面对山东迅速形成的革命形势,又感到极大的压力,于是耍两面派,既电请袁“登基”,又向袁讨价还价。东北军利用这一时机,兵分两路沿胶济路西进。

  根据孙中山的指示,结合山东具体情况。5月初,薄子明、吴大洲率部一举攻占周村,切断了胶济铁路交通。为大张革命势力,他们在周村建立了山东军政府,吴大洲任都督,薄子明为总司令。部队改称护国军,下辖3团1营,号称4个团,以尤超凡、谢宝轩、庞子庭为独立营长。不久,他们又占领了长山、邹平、淄川、桓台等县城。

  与此同时,居正直接指挥的其他部队也向潍县及其周围县城发起进攻。赵仲玉部进攻潍县东关,陈中孚和马海龙两个支队主攻潍县城,吕子人等部攻取了高密、安丘、诸城、昌乐、寿光、昌邑等地,收编了各县警察和民团,缴获了一批武器。

  5月中旬,护国军逼近济南郊区,并向山东将军靳云鹏提出通牒,勒令他宣布独立,否则就要进攻济南。靳云鹏在民军的强大压力下,致电袁世凯劝其辞职让贤,声称如果没有满意答复,他将宣布独立。但又觉得虽然袁世凯大势已去,却还没有彻底覆灭,所以靳云鹏又用缓兵之计,措辞敷衍民军。5月20日,靳云鹏派员欺骗革命军说,他与民军有完全相同的倒袁目的。如果这个目的不能达到,山东全省各军政界人物就要提出总辞职以抗袁。他还威胁说:民军应当各守原防,不得轻举妄动。如果民军侵犯政府军防地,政府军被迫采取必要的对付手段。况且山东与云贵两广不相毗邻,没有宣布独立的必要。但靳云鹏还将沂州混成旅第一团调济南驻防,以防不测。

  有鉴于靳云鹏的“双面派”,讨袁军没有妥协退让。1916年5月15日,讨袁军600余人由胶济路西进,分两路进攻济南,猛攻将军府,激战5小时,讨袁军退出。25日夜间,讨袁军再次攻击济南,城内军队竭力抵御,战斗整夜,没有攻克,靳云鹏乘机潜逃。在去北京的途中,被袁世凯下令撤职。30日,袁政府任命张怀芝督理山东军务,企图消弭如火如荼的反袁革命。5月底,吴大洲以山东临时军政府都督,薄子明以山东护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出了“讨袁电”和“讨袁檄”,号召山东军民“杀贼护国”。6月4日,讨袁军数百人又一次进攻济南。虽然进攻失利,但却振奋了民心,警告了反动统治者。6日,袁世凯这个独裁者、卖国贼即在全国军民的声讨中病死。这样讨袁战争取得了胜利。

  黎元洪于6月7日就任大总统后,宣布遵守《临时约法》,并特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当时,黎元洪和冯国璋都想把3万多人的东北军夺为己有。孙中山即电告居正、吴大洲,主张息兵谈判。7月,黎元洪派特使徐朝桐到潍县,邀请居正去北京交换意见。8月,居正一行数人到京,黎、段、冯先后派人笼络。这期间,张怀芝也邀请山东各界绅商居间调停。7月4日,东北军与张怀芝议决和谈条件。13日,张怀芝与吴大洲部达成协议。随后护国军被强行改编,接受招安。其首领吴大洲、薄子明先后被捕遇害。山东仍为北洋军阀所统治。

  山东讨袁战争,不到3个月,就击溃了北洋军最精锐的第五师,俘虏敌军官兵7000余人。而民军由6000人发展到了3万人,为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讨袁护国战争并没有使政权发生革命性的转移,但给北洋军阀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显示了人民群众巨大的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