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前后湖北早期进步学生的成长道路(4)

辛亥革命网 2021-04-30 16:18 来源: 决策与信息 作者:张继才 邱念洪 查看: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先后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究其原因,除了深刻的时代背景外,武昌昙华林地区浓郁的政治气候、独特的人文环境、学校特有的革命传

  三、革命思想的播火者、革命组织的创建者

  在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成长进步的学生都先后加入党组织,有的是在校期间入党的,如吴干臣、杨白等,大部分是毕业进入社会后入党。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基本是在该校期间形成或初步形成的(董锄平除外)。毕业后,前文表1中15名党员的去向是:

  1. 出国留学。出国留学者仅有张亚巨。张亚巨于1922年毕业,1923年3月,赴德国普鲁士高等工业学校留学。是年,中国共产党旅德支部建立,朱德是负责人之一。张亚巨与朱德过从甚密,在朱德的引导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被党组织安排在国民革命军工作。1927年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

  2. 从事工人运动。从事工人运动的有董锄平、许白昊等。1921年8月,中共建立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董锄平是骨干成员。该机构创办了机关刊物《劳动周刊》,董锄平负责编辑出版的具体工作。后来,他参与建立上海纺织工会浦东分会、上海劳动总工会等工会组织,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罢工,是中共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许白昊在1919年被学校开除后,辗转于江、浙、沪一带,在工厂做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不久,李启汉就介绍他加入。他参加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领导的6次罢工。参加了党的二大、五大,是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他还参加了全国第一至第四次劳动大会。在湖北,他参与领导了汉口人力车夫、英美烟厂、英国电厂、火柴厂工人等罢工,曾任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秘书兼中共汉阳组组长,中共湖北区委执行委员、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也是著名的中共早期工人运动领袖。

  3. 从事农民运动。除上述董锄平、许少昊等人外,其余大部分学生回到家乡,从事农民运动。著名学者金冲及曾从大革命时期全局视野考察黄麻起义。他认为:黄麻起义最初并未纳入当时中共湖北省委的视线范围,因为湖北省委在部署秋收起义时,将起义重点定在鄂北、鄂南;鄂北起义寄希望于受我党控制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正规部队的参与,但正规部队却没有发挥作用;鄂南起义则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下很快就失败了。而黄麻起义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正规军队参加,参加者基本都是农民,这是当时黄麻起义最初不被重视的重要原因。但是,黄麻起义不仅成功了,而且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金冲及认为客观上是大别山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主观原因,“一是民众的文化水平比较高(历史上鄂东地区重视教育的民风较为浓厚——编者注),在接受和传播革命思想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二是由于边界的复杂环境和民间习武的传统,农民有组织地进行武装斗争的次数比较多,并且取得过多次胜利,战士作战较有经验,也有信心”[12] 20。民众的文化水平比较高只是为接受革命思想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革命知识分子去宣传鼓动和灌输,民众也不可能自发地产生革命思想,至少不是大批的民众参加革命。所以,金冲及引用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郑位三的回忆资料,强调了革命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郑位三说:“回忆起大革命时期的黄安,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农民革命斗争猛烈,革命的知识分子特别多。”“最初传播革命思想的,是一批从武汉读书回乡的党员,他们多是董必武、陈潭秋、萧楚女介绍入党的。”“在初期,知识分子对于向工农群众宣传革命思想,起了很好的桥梁作用;随着农民斗争的烈火,又迅速锻炼和改造了这批知识分子。”[13] 395

  的确,在省城求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农村革命中扮演了革命思想的播火者、基层党组织创建者的角色。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进步学生也是如此。聂洪钧回到家乡湖北咸宁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农民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据中共咸宁市组织史资料记载;“一九二六年七月,省农协特派员聂洪钧来咸宁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发展了刘秉彝、雷子林、雷福清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县第一个特别支部委员会。”所以,聂洪钧被称为咸宁党组织的创建者;柯松涛求学期间,就利用寒暑假,在湖北阳新传播革命思想。他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6年8月,中共阳新县委成立,这是阳新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县级组织,柯松涛任宣传部长;1926年吴干臣毕业后,被派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次年在湖北汉阳合贤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隶属中共汉阳县委,他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汉阳最早的党支部之一[14] 7,并于1930年担任县委宣传部长;1926年,杨白毕业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湖北崇阳,从事农民运动,在大沙坪、石城、桂口、虎爪一带建立基层党组织,后以省委交通员身份参与了鄂南秋收起义。湖北地区大革命早期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注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湖北革命屡蹶屡起、革命之火永不熄灭的根本原因,其中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不可或缺。

  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从上层到中下层、从纸面到落地的过程中,县市级早期骨干党员的发展、活动和作用是关键性的环节。这种从外出求学的学生到成为党组织成员,以及接受训练后受命前往各地创建组织、发动群众的历程,显现出早期共产革命在中下层的诸多面相”[15] 27。诸如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等进步学生成长的轨迹可以作如是观。

  参考文献:

  [1] 张继才.群星璀璨:武汉科技大学校史人物(1898—1949)[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8.

  [2] 田子渝.武汉五四运动史[M].北京:长江出版社,2009.

  [3] 张继才,贾启鸿.省城中等工业学堂“三杰”——赵师梅、赵学诗、陈磊与武昌首义[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9,(5).

  [4] 张继才.陈宏诰与武昌起义——兼论参与武昌起义的省城中等工业学堂学生[J].湖北社会科学,2010,(6).

  [5] 陆鸣秋.一次难忘的武昌爱国学生运动[J].武汉文史资料,1984,(1).

  [6] 杨春波.八十忆往[J].汉阳县文史资料,1988,(3).

  [7] 聂洪钧.聂洪钧回忆与文稿[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8] 湖北省中国党史人物研究会,湖北民政厅.湖北英烈传:第2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9] 止戈.应留碧血照丰碑——记吴干臣烈士的英烈事迹[J].汉阳县文史资料,1988,(3).

  [10] 陈珣.从省党部特派员到典狱长:阅世八十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11] 楚奇.记“五四”老人郑南宣[J].武汉文史资料,2000,(5).

  [12] 金冲及.全局视野下的黄麻起义[J].苏区研究,2018,(5).

  [13]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鄂豫皖时期(上)[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3.

  [14] 中共汉阳县委组织部,等.中国共产党湖北省汉阳县组织史资料[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

  [15] 王龙飞.省会、学校、家乡与革命“落地”——以湖北省各县市早期中共骨干党员为中心[J].中共党史研究,2013,(7).

  作者简介:

  张继才(1963-),男,湖北监利人,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和研究;邱念洪(1993-),女,福建武夷山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2018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建党前后湖北早期进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先后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