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北伐名将谱

辛亥革命网 2017-02-10 14:48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作者:戴世选 查看:

九十年前,国民革命军以区区十万兵力于广州一隅誓师北伐,首批获勋者包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在内共137名高级将领幕僚,其中湘籍将领达33人。

  九十年前,国民革命军以区区十万兵力于广州一隅誓师北伐,敌人是拥有近百万强大兵力,占据统治绝大部分中国版图面积,穷凶极恶武装到牙齿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实力悬殊,敌众我寡,问鼎中原,鹿死谁手?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披肝沥胆,牺牲努力,国共两党相互信赖,精诚团结,同舟共济,浴血奋战,仅以年余时间终至铲除中国北洋军阀势力。

  1936年7月8日,中华民国政府第1552号备案《国民革命军誓师10周年纪念章》颁发,规定“此章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7月8日于国民革命军誓师10周年纪念日颁行,颁给凡自民国十五年广州北伐誓师以后,迄十七年统一全国期间,在革命过程中师长以上之将领,及中将阶以上之幕僚,著有功勋者”。据该备案资料记载,首批获勋者包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在内共137名高级将领幕僚,其中湘籍将领达33人。自广州北伐誓师,计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第一至第八军,谭之二军,程之六军,唐之八军均系湘军,第八军一度扩编为五个军,几占北伐出师半壁江山,足证湘军于北伐战争厥功至伟。兹列举如下:

  程潜(1882—1968),字颂云,醴陵县北乡长连冲人。爱国将领,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先后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日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入川训练新军。辛亥武昌首义时任起义军龟山炮兵指挥官。回湘后任湖南都督府参谋部军事厅长,1916年被推举为护国军湖南总司令,1923年任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军政部长,建国攻鄂军总司令等职。1926年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江右军总指挥,与共产党人林伯渠党代表亲密合作,并与之结为儿女亲家,率部转战东南,功勋卓著。后因蒋介石排除异己被解除军职蛰居上海,抗战时期复任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天水、武汉行营主任。1948年竞选副总统失败后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1949年8月4日与陈明仁将军毅然率部在长沙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

  唐生智(1889—1970),字孟潇,东安县南应乡人,爱国将领,人称佛教将军,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904年后先后就读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湖北武昌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回湘后参加护国护法各次战役,逐次提升为湘军总司令赵恒惕的主要将领。北伐战争前夕任湘军第四师师长,因与赵政见不合将赵驱逐出长沙。1926年6月2日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率部攻克武昌征讨奉军北伐战役。宁汉分裂后,一度把持武汉政府主要军事力量,先后参与指挥几次反蒋战争,失败后下野,东渡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复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军委会训练总监、军法执行总监。1937年主动请缨担任守备首都南京卫戍总司令,失守后闲居东安研究佛学,始为蒋介石、白崇禧所不容。1949年任湖南人民自救和平委员会主任,积极联络各界组织人士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职。

  贺耀组(1889—1961),字贵严,宁乡县贺石桥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早年就读于湖南陆军小学、湖北武昌陆军中学,因成绩优异保送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在湘军赵恒惕部任职,与唐生智同为赵部得力干将。北伐前夕任湘军第一师师长,率部与北伐军在长沙、岳阳激战,后共产党人谢觉哉劝说下受任北伐军独立第二师师长,率部在江西与孙传芳作战,取得回马岭、九江赛湖桥大捷,攻克芜湖,升任第四十军军长、江右军第三纵队总指挥,配合程潜、鲁涤平率部攻克南京。抗战时期,贺耀组历任国民政府参谋次长、驻土耳其公使、兰州行辕主任兼甘肃省政府主席、军委会侍从室主任、重庆市市长等职。行伍出身的贺耀组,虽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国民党效力,但却是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军人,他一生追求进步,是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挚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少奇1925年被赵恒惕逮捕时他曾大力营救。1949年8月在香港与龙云、刘斐等人发布起义通电。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兼交通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何键(1887—1956),字芸樵,醴陵县西乡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十八岁入长沙岳麓山王先谦主办的崇古学堂读书三年,王先谦是清末湖南思想保守的典型人物,何键的一生思想与他的老师是分不开的。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分发湘军任排长,其间南北混战回湘组织萍醴游击部队,被唐生智收编为所部骑兵营长,逐次升为团长、旅长。1926年北伐战争时唐生智任第八军军长,何键升为该军第二师师长,率部配合其他部队向岳阳、武汉一线攻击前进,被任命为江左先遣司令,突袭汉阳,占领汉口,10月10日率部从西门攀城攻下武昌,活捉敌守将陈嘉漠和刘玉春。战后,蒋介石、唐生智一致认为武汉会师为北伐成功之关键,而汉阳一役实为会师之关键。蒋介石连发2电嘉奖:“该江左先遣队指挥官何键,默运间谋建树伟绩,所有江左部队,并特犒赏洋二万元。”何键从此跻身于北伐名将之列。北伐之后,何键忠实执行蒋介石反共清党政策,屠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几次派人挖掘毛泽东韶山祖坟,深得蒋介石器重赏识,主政湖南达九年之久。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军委会抚恤主任等职,后辞职长期在南岳休养,去台湾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陈嘉佑(1881—1937),字护黄,湘阴县界头埔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湘军二军主要将领谭延闿最忠实的支持者。早年就读于长沙明德学堂,加入黄兴组织的华兴会,并随黄兴赴日就读东京士官学校。1915年回国任谭延闿部湘军旅长、湘军讲武堂堂长。彭德怀是其讲武堂学生,毛泽东、陈延年等共产党人多次应邀在其任第二军军官学校讲课。北伐战争时任第二军教导师师长、第十四军军长,率部留守广东监视粤赣边境孙传芳部,为巩固后方培养军官颇有贡献。北伐后期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陈即通电各军将领及全国报馆公开反蒋。国民党中央委员中他是第一个通电全国公开反蒋的,蒋曾多次拉拢,终不合作,被蒋视为眼中钉,迫其居地常迁。1935年迁居香港两年后病逝,由李济深、李宗仁等赠款办理丧葬事宜,遗体准葬于岳麓山,经其家人坚请归葬于湘阴县城郊南泉寺旁,至今茔坟犹存。

  刘兴(1887—1963),字铁夫,祁东县过水坪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1916年回湘任唐生智骑兵团营长,递升团长旅长。北伐战争时任唐生智第八军第四师师长,武汉之役,由沌口一举而攻占汉阳,数日后又占领汉口,《唐总指挥武穴督战记》一文中赞曰:“八军之精锐者乃第四师。”刘兴因此成为北伐名将。第八军扩编为五个军,刘兴任第三十六军军长。1927年湖南“马日”事变时,刘兴虽然认为农民运动搞得过激,但又认为“共产党人的工作精神值得效法”。将在第三十六军工作的共产党员如夏鸿刚、黄克诚等资助护送离去。同年8月唐生智东征讨蒋失败通电下野,刘亦解甲居汉口。抗战爆发任第十六军团团长、江防总司令,驻防马当要塞,由于马当失守解除军职,被薛岳邀请为湖南省政府委员。解放战争时程潜调刘兴任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与唐生智等协助程潜举行湖南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省体委副主任等职。

  叶开鑫(1885—1937),字竞秋,宁乡县偕乐桥镇人,1936年授中将衔。早年入江南武备学堂就读,毕业后服役于湘军任连、营、团、旅长之职,深得湘军总司令赵恒惕赏识倚重。湘军改编后任第三师师长。北伐战争时任吴佩孚部讨贼联军湖南总司令,率领三师二旅反攻长沙与北伐军抗衡,失败后退守武汉。武昌攻陷后率部投向北伐军,任暂编第五军军长,后改任第四十四军军长,加入北伐行列。因战功升任第三方面军第一纵队司令,率部进军皖南与孙传芳作战,连克宿南、海州、正阳,获蒋介石通电嘉奖。唐生智反蒋时他积极支持蒋对唐用兵,中原大战时任第八军军长。后脱离军界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湖南省政府委员,逝世后追晋陆军二级上将。

  谭曙卿(1884—1938),字镇湘,湘潭县古城乡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早年入粤军许崇智部任排连营长,第一次东征时讨伐陈炯明叛军身受重创力战不退,获孙中山驰电嘉奖,升任第八旅团长,率部平定湖州、汕头,升任第七旅旅长。1926年任何应钦第一军第三师师长,顾祝同任副师长。10月第二次东征时他率部进攻惠州获摧坚之功,继而挥师入赣入闽,屡挫孙传芳、周荫人北军,俘敌数万,升任新编第一军军长兼福建省主席。北伐军队改编后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抗战时期派赴西北第八战区襄助抗日军务,病故于甘肃平凉。

  方鼎英(1888—1976),字伯雄,新化县圳上镇人,1946年授中将衔。早年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东京陆军炮兵学校、千叶野战炮兵射击学校。武昌首义时任龟山炮兵指挥,民国建立后任保定军校炮兵教官。1917年再赴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任湖南陆军第一师参谋长、代军长、湘军整理处副监、黄埔军校入任生中将部长。国共合作北伐时期,方鼎英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兼代理校长,为北伐前线培养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蒋介石清党时,方鼎英利用自己的职权保护了不少共产党员免受牺牲。因与蒋的独裁专制不合,遂回乡办教育。抗战时期任第九战区党政委员会副主任(主任薛岳),力主对日抗战。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秘密策动旧属起义投诚,奉命亲赴邵阳、湘西收编散兵游勇。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参事室主任、省司法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谭道源(1887—1946),字逸如,湘乡县横铺乡人,今属梅桥镇,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十六岁入湖南兵目学堂,受教于蔡锷,经蔡锷挑选与同学岳森、雷飙等二十人,去广西桂林筹办陆军学校。袁世凯称帝时随蔡锷参加与组建云南护国军,蔡锷去世后回湖南湘军任团长,随谭延闿入粤后任湘军第三师师长。1926年国共合作誓师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五师师长,与共产党代表方维夏配合默契。9月部队进驻江西,迅即击溃赣南军阀杨池生、杨如轩部,此时北军将领蒋镇臣正在吉安集结重兵三倍于谭,谭与方商议决于次日拂晓发动猛攻,一举收复吉安、丰城等地,谭部声威大震,旋即协同友军反攻南昌攻取南京。国共关系破裂后,任第五十师师长、二十二军军长、赣西剿匪司令。抗战时期任第十军团长、率部参加徐州会战,1938年辞去军职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安化行署主任,1946年8月于长沙病逝。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