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写真 > 前奏 >

辛亥革命在武昌首先爆发的城市背景

  汉口开埠——从古镇到都会的传奇

武昌城池图(清代中晚期)

  1861年3月7日,一艘英国轮船载着英国官员威利斯一行约50人由上海来汉口,查看地势、立行通商,揭开了汉口开埠序幕。伴随着洋货输入到深处内陆的汉口。汉口的近代化出现一个端口。从开埠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汉口建立了十九个外国领事馆,被迫设立了五国租界,设立了江汉关。外国轮船、工厂、银行、洋行和教会学校、医院、教堂遍布三镇。汉口人口也从开埠前约十万人发展到约八十万人,成为中国近代著名都会。汉口从封闭的内陆商镇一跃而为近代都会,创造了城市发展的传奇。

   鄂汉崛起——张之洞督鄂种豆得瓜

  孙中山1912年4月来武汉考察时,不禁发出张之洞是不谈革命之革命家的赞叹。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以来,修成了全国最长的铁路干线京汉铁路,创办了号称亚洲雄厂的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近二十家官办工厂,带动创办了120多家民办工厂,同时办学堂、派留学生、练新军,使湖北、武汉文武人才辈出。在张之洞督鄂以前,湖北武汉没有一家国人自办工厂,也没有一所近代学堂,没有派出过一个留学生,自从来了张之洞这位思想开放、敢于任事的封疆大吏,武汉很快工厂林立、学堂遍布、商务繁盛。出现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及新型知识分子群,在新军中造就出一大批埋头苦干、密谋反清的革命党人。他们在武昌起义中端着“汉阳造”打响了辛亥武昌首义枪声。

  张之洞一直忠于清王朝,但他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和建设大业,为武汉爆发辛亥革命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有人说张之洞是种豆得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孙中山说他是不谈革命之革命家。

  广州起义失败,保路运动在湖北风起云涌,推动革命重心转向武汉

  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逝世,三岁小儿溥仪当上皇帝,由其父载沣以监国摄政王主持国政,成立了皇族内阁,招致国人愤懑。又推行铁路国有,严重损害商民权益,连立宪派也连连发动和平请愿,加剧了政局不稳。随着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保路运动兴起,革命重心从祖国南部转向长江中游,加速聚焦武汉。

  孙中山、同盟会与武汉革命组织的发育和革命力量的壮大

  孙中山是公认的中国民主革命政治领袖,一代世纪伟人。

孙中山手书中国同盟会誓词

  在欧洲和日本有许多湖北学生会见孙中山,受到民主思想的启蒙,参加同盟会,确立了排满革命的政治信念,回武汉宣传革命,成立组织,密谋推翻清王朝。

  从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到文学社、共进会,都受到孙中山、黄兴的支持。孙中山哺育了湖北革命党人,为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