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写真 > 前奏 >

钦廉上思起义

       钦廉上思起义是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同盟会在广东钦州、廉州(今均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西上思地区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这也是同盟会发动的第七次起义。由于1908年是戊申年,战场在马笃山附近,所以钦廉上思起义又称“戊申马笃山之役”。  

           镇南关起义失败后,法国殖民当局应清政府的请求将孙中山逐出安南。孙中山临行前命同盟会负责人之一胡汉民驻守河内机关部,指示黄兴再入钦廉发动起义。黄兴接到命令后,从法国商人那里买到数十支匣子枪,又得到香港革命党人冯自由等运到的一批枪械的接济,于是便组织在安南旅居的华侨约200余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自任“总司令”,于1908年3月27日从越南芒街出发,向钦州进发。沿途张贴告示,乡民燃放爆竹相迎。钦州的清军没抵抗多久就溃不成军,义军一路凯歌高进。

           29日下午义军直捣小峰,遇到清军郭人漳部600余人的依山阻击,黄兴佯败,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引诱清军离山上阵地,分三路猛攻,然后分兵三路包抄,将清军一举击溃,打死数十人,伤者逾百人。30日,起义军又打败清军一个营。起义军凭借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在战场上连连取得胜利。31日,义军又在大桥击溃清军两个营。4月2日,义军占据马笃山,清军管带龙炳堂率兵三营试图来攻。义军居高临下,顽强奋战;黄兴身当前敌,亲自发枪将龙炳堂击落马下,敌三营尽溃。义军自起义与清军计接仗四次,全部获胜,共缴获快枪400余杆,弹药无数。一时间,起义军名声大振,方圆百里以内,一提到黄兴起义军的名号,清军无不闻风丧胆,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在这之后,黄兴乘胜取道那楼、大录诸地,准备向桂边进攻,每次都顺利得手,革命队伍也由最初的200多人增加到600多人,革命力量迅速壮大。

           管辖钦州、廉州地方的龚心湛率领郭人漳部5000多人对革命军进行堵截追击,尾追不舍。面对比自己多出好几倍兵力的敌人,黄兴并没惊慌,他在沉着冷静地分析敌人的兵力部署之后,抓住战机,派一小队英勇的士兵趁着黑夜敌人守卫麻痹时,向敌人的驻营投掷炸弹,引起大面积的混乱,郭人漳的部队早就听说革命军神勇非凡,心里本来就有些发虚,这一乱起来,就越发没了主张,5000多人的军队自己吓唬自己,没有打仗先退缩三分,根本与革命军没有正面交手就自己撤退了。此后,黄兴率领义军纵横于钦、廉、上思一带,在当地群众的支持和会党的帮助下,坚持战斗40余日,数千清军疲于弃命,令钦廉道龚心湛“闻风而栗”,频向粤督告急。在同盟会领导的各次起义中,这次起义是战绩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孙中山赞扬黄兴说:“克强乃以二百余人出安南,横行于钦、廉、上思一带,转战数月,所向无前,敌人闻而生畏,克强之威名因此大著。”但是,由于革命军孤军深入,长期转战,没有根据地为依托,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和险恶的环境下,义军要想坚持下来是很困难的。同时黄兴亦也还没有接受防城起义的受骗的教训,仍把接济弹药的希望寄托在郭人漳身上。然而郭则再次违背原已答应的“接济弹药相机反正之约”,且疯狂地向义军进攻。结果终因补给十分缺乏,军心涣散,黄兴被迫下令队伍解散,一部分退回乡南,大部分退入十万大山。至此,坚持时间最长,战绩最好的钦廉上思起义失败。

           虽然这次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没有在全国掀起革命运动的高潮,但它也又一次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给国民在精神上又一次以深深的震撼,在中国近代史上,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革命,用失败的教训、用血的警示来唤醒国民那麻木的灵魂。去迎接真正自由、民主、独立的曙光。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