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纪念 > 纪念文章 >

抗战英烈百咏

  序 诗

  半壁江山尽染尘,万千志士护城垣。

  太行虎踞百团捷,鲁豫夷残八路存,

  河北平原我扬马,台儿庄固敌降幡。

  铮铮铁骨战倭寇,苦苦吟诗祭国魂。

  

  01. 抗战英烈盛国华

  正值芳年小国华,沙场洒血映残霞。

  读书无果存余憾,史沫特莱追惜娃。

  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收藏有一张十一二岁小战士盛国华与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合影。史沫特莱曾提出收养他并带他去读书。遗憾的是,盛国华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没能等来安静读书的那一天。(事迹载20250620《人民日报》01+04版)

  

  02.抗战英烈杨靖宇

  大雪封山鸟兽殚,星星火种驱严寒。

  树皮枯草裹饥腹,打击敌人无畏难。

  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杨靖宇曾说:“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事迹载20250622《人民日报》04版)

  

  03.抗战英烈赵尚志

  北满珠河水急流,九州失地力争收。

  爬冰卧雪百余战,割断头颅无所求。

  1933年10月,赵尚志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征战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作战百余次,打破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身负重伤被俘后,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其头颅,运至长春庆功。(事迹载20250623《人民日报》04版)

  

  04.抗战英烈吉鸿昌

  半壁河山已改颜,舍身报国未曾闲。

  铮铮铁骨战倭寇,正气凛然穷宇寰。

  1934 年 11 月 24 日,吉鸿昌将军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 39岁。临刑前写下慷慨激昂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事迹载20250624《人民日报》04版)

  

  05.抗战英烈赵一曼

  汉皋军校异材生,东北战场奇用兵。

  白马双枪豪杰女,英名一曼似雷鸣。

  曾就读黄浦军校武汉分校女学员李坤泰,九一八事变后化名赵一曼,受党组织派遣在沈阳、哈尔滨领导抗日斗争。1936 年 8 月 2 日,年仅 31 岁的赵一曼在珠河英勇就义。(事迹载20250626《人民日报》06版)

  

  06.抗战英烈马本斋

  民族脊梁民族魂,回民支队冀中奔。

  鏖兵八百勇无敌,抗战史书名永存。

  抗日战争时期,马本斋领导的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转战冀中平原、渤海之滨、冀鲁豫敌后战场,经历大小战斗 870 余次,歼灭日伪军 3.67 万余名,沉重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事迹载20250627《人民日报》07版)

 

  07.抗战英烈库里申科(苏)

  烈士陵园松茂繁,飞机万县带残痕。

  水中迫降人随浪,库里申科名永存。

  1939年10月,库里申科率援华航空志愿队轰炸机大队重创侵华日军汉口机场。飞机在返航途中遭敌方拦截,机身失去平衡,迫降于万县陈家坝地区长江江面。库里申科被江水卷走,壮烈牺牲,年仅36岁。(事迹载20250702《人民日报》06版)

  

  08.抗战英烈郁达夫

  铁骨铮铮郁达夫,笔挥抗敌遍呼吁。

  苏门答腊遭凶杀,千古文章华彩殊。

  当民族危亡之际,郁达夫毅然走出书斋,表明自己的抗日决心。1942 年,新加坡沦陷,郁达夫流亡至苏门答腊,继续从事抗日工作。1945 年 8 月 29 日晚,他被从家中带走,惨遭到秘密杀害,终年仅 49 岁。(事迹载20250628《人民日报》05版)

  

  09.抗战英烈赵登禹

  威武将军忠义存,红缨如火大刀抡。

  舍身杀敌酣鏖战,正气凛然殇国魂。

  七七事变后,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带领将士们抽出红缨大刀英勇杀敌。1937年7月28日,南苑阵地失守后,赵登禹奉命带领部队后撤,途中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年仅39岁。(事迹载20250629《人民日报》04版)、

  

  10.抗战英烈王少奇

  盘山碑耸境相依,曾忆英魂王少奇。

  饮弹捐躯骄日伪,死神面对不低眉。

  1944 年 10 月 17 日,冀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兼政委王少奇,遭数路日伪军包围。冲出敌人火力网后,看到战友负伤,于是果断返回,为战友包扎时不幸胸部中弹。为保守党的机密,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事迹载20250630《人民日报》6版)

  

  11.抗战英烈廖海涛

  遭遇敌人塘马村,狼烟漫浸敝乡屯。

  凌晨战至十时许,中弹牺牲大义存。

  1941 年 11 月 28 日,苏南抗日根据地党政机关、十六旅旅部驻地江苏溧阳塘马村突遭敌袭。廖海涛率500 多名战士阻击 7 倍于己的日伪军,从 28 日凌晨激战至上午10 时许,中弹牺牲。(事迹载20250701《人民日报》07版)

  

  12.抗战英烈寸性奇

  三晋中条山险奇,战旗血染出雄师。

  神针定海独孤守,为国歼夷死义辞。

  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中,寸性奇率国民革命军第3军12师扼守中条山防线要冲,如定海神针般死死顶住日军的狂攻。13日,寸性奇以重伤之躯,指挥余部冲出胡家峪,从容自戕,壮烈殉国。(事迹载20250703《人民日报》07版)

  

  13.抗战英烈王凤阁

  破败山河何所图?饥寒弹尽遇殊途。

  一家三口被俘虏,宁碎头颅不作奴。

  王凤阁率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突围,队伍弹尽援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全军覆没。王凤阁和妻子及4岁的儿子不幸被捕。1937年4月,王凤阁一家被押送刑场,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事迹载20250703《长江日报》06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