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记忆 > 辛亥人物 >

辛亥革命先驱 同盟会创始人 孙中山挚友——匡一(3)

  祭如在 缅怀英烈

  匡一先生灵柩安放在九房冲湾中一处停丧屋(罗田叫“瞅屋”),用铁钩悬挂棺材,并派专人料丧,终日香火不断,一日三餐奉上饭菜,添茶敬酒,以示“祭如在”。

  按照大别山故乡传统丧葬风俗,请观音山寺庙僧人道土为匡一先生超渡亡灵,前来吊唁的人流络绎不绝。他们中有匡一先生生前的家乡好友,地方官员绅士和普通民众。有的前来瞻仰匡一先生遗容;有的奉上“三牲”祭品;有的拎着果品付食;有的燃放炮竹,敬香烧纸钱,磕头叩拜;也有送来“轴子”(挽联);还有文人墨客当场赋诗追悼等。

  一位70多岁双目失明方姓老大娘,杵着拐杖在家人搀扶下,来到匡一灵堂抚棺哭泣呼号:群观我儿,黄天无眼,老身愿替你命赴黄泉啊……,声声哀号道出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匡一先生英年早逝的悲痛惜别之情,人们用不同的祭奠方式,寄托对家乡人民的好儿子——匡一先生的哀思悼念,祭祝英豪匡-一路走好!

  匡一灵柩在“瞅屋”放置长达22年之久,父老乡亲不忍心英才入土,后来发现棺木油漆脱落有蛀虫白蚁侵害,匡姓族人商议,于1942年安葬在罗田道教名山观音山东侧山脉九房的冲雀儿冲。

  墓迁话当年

  匡一先生墓地安葬在九房冲老屋对面雀儿冲,当时立有坟面墓碑。1947年发现墓地渗水潮湿,匡姓族人商议决定,将匡一墓迁到九房冲新屋对面的岗岗山,只见几块石头垒起的一个土坟墩,芳草凄凄,无人问津,有愧怠慢英灵,只有少数上年纪的老人还依稀记得此事,年轻后人一慨不知。

  长期以来,有关匡一墓确切位置成为外界不解之谜,只知道在九房冲村,但不知在九房冲具体哪一个地方?更不知晓是哪一座坟墓?

  2009年匡河镇文化站刘建文和匡河法庭方虎林,第一次发起寻找匡一先生墓,并得到九房冲村匡姓族人匡德文老先生的热情引导帮助。值到2011年,据九房冲村匡家后人匡久得之子匡德文老人(76岁)回忆讲述:关于匡一迁墓一事,是父亲亲自为匡一迁坟“拣筋”(捡人骨头),从头至尾经历目睹,挖开墓土层,棺木已损毁,发现匡一左手处有一枚绿色玉石虎形印章,有“孙文记”字样,右手处有一枚橙黄色玉石狮形印章,字迹为篆刻,两枚玉石印章后来被民间人士所收藏,其中一枚上交罗田县博物馆收藏。

  挽联被毁 寻墓慰英灵

  孙中山等国府要员送匡一挽联被毁经过。孙中山先生送给匡一的是一段白绸斗大黑字挽联,在众多挽联中最为醒目。1950年冬天,时值土改破四旧扫除封建迷信运动之际,九房冲贫雇组长匡姓人,把打没收上交的老书籍、地主田租地契、租课账本、匡一挽联收集到九房冲湾前稻场一火焚烧。孙中山送匡一挽联内容,经匡河镇文化站刘建文多方探访搜寻,现保存在观音山寺庙,挽联内容:“福幸百姓挚谊长存,为国捐躯永垂不朽”。

  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由罗田论坛、匡河镇文化站发起,九房冲村及匡姓族人等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开展寻找祭拜辛亥革命先驱匡一墓纪念活动。在九房冲村匡久得之子匡德文老人的回忆引领下,终于找到匡一迁墓坟地,由罗田县文化局领导姚炳国现场致匡一先生祭文。寻觅山中,大家拨开荆棘茅草,砍杂清除,匡一墓终于定位重见天日,但至今仍然是一座石头垒起的土坟墩,无墓碑文字记载,有愧革命先辈,痛惜遗憾。令人欣慰的是匡一先生墓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次采访活动,在匡河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九房冲村“两委”的积极配合协助,深表致谢。

  匡氏宗亲曾发出倡议,筹建匡一先生墓和匡一纪念馆及匡氏宗祠,已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热忱欢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匡氏宗亲,积极参入筹建活动,推介名人品牌,弘扬先辈革命精神,打造罗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先烈含笑于九泉。

  注后记:

  为撰写匡文,作者前往匡一先生故乡,罗田县匡河镇九房冲村实地走访调查,查寻匡氏族谱,探访匡一墓,走访匡姓老人,网上咨询查阅有关资料,只是供可查资料实在有限。

  参考资料

  《孙中山文集》、《辛亥各省讨袁独立通电》、匡-先生法律著作等。

  采访中得到匡姓族人支持和热情帮助,有匡达夫先生(80岁)、匡基茂先生(74岁)、匡劲光先生、匡雄俊先生等。特别感谢80高龄原匡河乡教育组长匡达夫先生,根据家父、祖父和自已回忆讲述提供匡一先生的趣闻轶事资料,给本文增添鲜活详实的素材。感谢匡河镇文化站刘建文、罗田论坛匡金球二位先生的支持帮助,使匡文以客观系统历史的视角出现在读者诸君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