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孙中山思想闪耀新世纪

辛亥革命网 2010-06-05 00:00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曾淑花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又是世界性的巨人。”这是广东省社科联张磊教授给予孙中山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驱的高度评价

  “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又是世界性的巨人。”这是广东省社科联张磊教授给予孙中山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驱的高度评价。他指出,无论是风云变幻的动荡阶段,还是曲折顿挫的历史行程,或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期,都未能使孙中山的光辉形象有所淡化,恰恰相反,他的理论和实践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理解和赞颂,且这种认同,覆盖了不同社会制度、发展层次和文化差异的国家和地区。“他依然存在于现实的舞台。他的精神遗产仍在闪烁着光芒。”张磊如是说。
  
  张磊表示,历史人物在时空两个方面具有如此的持久、普遍意义,既非偶合,也非后来人们单纯的功利主义使然,其主要原因在于:孙中山毕生追求和为之奋斗的独立、民主、富强的课题,对于占世界人口大多数发展中的国家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即使在发达国家内,也应是继续实现和被崇奉的准则。
  
  在张磊看来,孙中山的理论与实践之所以具有持久、普遍意义,首要原因在于他的事业--挣脱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枷锁,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仍是中国以及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进步发达的必由之路,这在现今依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在19与20世纪交接的时刻,孙中山和一切先进的中国人士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正确地解决了国内、国际统一战线的力量组合问题。张磊指出,孙中山和他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以比较完全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超越了旧式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同时,又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新阶段开拓了道路。他所倡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贯穿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两个时期,成为中国走出中世纪、挣脱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桎梏,开始踏上近代化的重要阶梯。他的炽烈的爱国主义、高昂的民主精神和臻于富强的热望,显然具有强大的积极意义。
  
  张磊认为,孙中山理论与实践的持久、普遍意义,还在于他把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吸收外来的先进事物,但却“走自己的路”.当前,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向使得这个课题更具尖锐意义。张磊指出,孙中山之所以能够具有世界性眼光并非偶然,是与他受的“欧洲式教育”分不开的。其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无疑是“竭力从欧美吸收解放思想”的结果。
  
  同时,从革命与建设的需要出发,孙中山也非常重视当时世界的客观实际,在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步泰西之法”.难能可贵的是,孙中山从来不盲目膜拜和全盘接受外来事物,多次申明在仿效“欧洲的生产方式”时“要避免其种种弊端”,采取分析的态度,使之与中国的国情和传统相结合。
  
  张磊还指出,孙中山理论与实践的持久、普遍意义,又在于他始终把自己的活动融于被压迫民族乃至世界进步人类的奋斗中。从具有共同命运这个基点出发,孙中山很早意识到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特别是同处亚洲的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把它提到相互支持的高度。“联俄”,与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共同奋斗,则是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和战略的重大发展。张磊认为,联合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联合新生的苏维埃国家,构成了孙中山“联合国际革命力量”的完整内涵,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历史的趋向。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正在肆虐的今天,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仍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艰巨任务,因此这个课题依旧具有迫切意义。
  
  孙中山思想丰富的精神遗产在总体上依然具有生命力和魅力。所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孙中山研究,吸取他思想中的精华,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必将有所裨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