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视野下的长期发展前沿专题系列讲座第三辑第一讲举办

辛亥革命网 2024-05-08 08:53 来源:国史研究 作者:国史研究 查看:

2024年4月26日上午,“经济史视野下的长期发展前沿专题系列讲座”第三辑第一讲在明德主楼728成功举办。

讲座现场

  2024年4月26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承办的“经济史视野下的长期发展前沿专题系列讲座”第三辑第一讲在明德主楼728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以“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评价”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主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宋学勤教授、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储著武教授、经济史教研室全体教师、以及经济学院和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学生们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朱佳木作讲座

  在讲座中,朱佳木首先回顾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由来,阐明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苏联对“一五”计划建设的援助与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这三个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鉴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决定先搞一段新民主主义,然后再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并相应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使中国安全形势骤然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又促使苏联承诺对中国工业化建设给予全面援助,于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定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

朱佳木作讲座

  随后,朱佳木阐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贡献。他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在工业化建设速度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表现,但更重要的历史作用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开始就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为建设蓝图,而且的确形成了这样一个体系;二是建成了一大批支撑工业基础的骨干企业,为中国后来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通过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等措施缓解了工业化建设与人才缺乏之间的尖锐矛盾;四是积累了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丰富经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起到了积极作用。

讲座现场

  最后,朱佳木分析了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要选择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为什么要把计划经济体制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面为什么要加上“社会主义”这个定语等问题。他强调,今天研究和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是为了不割断历史,铭记那个年代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与伟大成就,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行稳致远、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提供精神激励和智力支持。

刘守英主持讲座

  “经济史视野下的长期发展”前沿专题系列讲座,旨在以经济史的视角探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的路径,探索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律,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知识体系,开辟学术研究新思路,拓宽学术研究新视野,从历史中汲取发展经验,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