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思想一脉相承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宝贵资产(3)

辛亥革命网 2014-08-21 15: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杜榕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时至今日,中山思想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非但未随时光的流逝而式微,更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宝贵资产。 ,中山思想一脉相承是两岸和平发展的

孙中山在台北曾住过的梅屋敷

  文化共享 “中山”之名交流热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说到孙中山先生,人们脑海里就会冒出这句他在《国事遗嘱》里的著名遗言。如今走在台北的街头仍不时可以看到这句话,比如年轻人的T恤衫上,或者是街边贩卖的小包上。这似乎是对中山思想的一种后现代式解读,但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中山思想是有旺盛生命力的?

  近几年来,台湾不乏试图“解构”孙中山的人,陈水扁在台执政期间,更是戏谑地以孙中山为新台币的代名词。“台湾这波解构孙中山的小浪潮,刚开始的方法就是轻佻侮慢。虽然似曾掀起高潮,实则却被中山解构,暴露了自己。”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说。

  实际上,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对中山先生一直保有景仰之心,对中山思想更是怀有很高的认同。“虽然作为政治事件的辛亥革命已经走进历史,然而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山思想却流传下来。”杨弘敦说,两岸中山大学的师生受中山思想的影响尤其深刻。

  台湾《旺报》在“2010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召开时刊登社论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遗产与奋斗目标是海峡两岸中国人所同分享、共追求的。60年来,即使民进党执政,也不敢对中山先生加以践踏、排斥。当前两岸已经有了不少共识,我们要继续共同奋斗,以最大的善意、诚意与耐心来化异求同,让两岸‘命运共同体’更紧密、更进步。”

  正因如此,两岸各界以“中山”之名举行的交流活动非常热络,如去年5月在台北召开的“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11月在南京举行的黄埔论坛、两岸中山医院定期的交流活动等等。2011年,借辛亥革命百年之机,两岸各界是否会有更多的交流活动以纪念这段历史、发扬中山文化,让我们一起热烈期待。

  孙中山四赴台湾(链接)

  1900年9月28日,孙中山自日本坐船到了基隆,之后在台北新起町(今长沙街)设置了起义指挥部。10月8日,孙中山在台北指挥了“惠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日本殖民当局将孙中山等人驱逐出台湾。

  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遭到通缉。1913年8月5日,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孙中山乘“抚顺丸”号船从福建马尾抵达基隆。在台北期间,孙中山下榻在一家叫“梅屋敷”的旅馆。

  1918年6月上旬,孙中山由汕头取道台北赴日本,本想和台湾同胞见面,鼓舞爱国精神。由于日本殖民当局害怕孙中山引发革命风潮,于是极力阻挠。孙中山在台北仅住了一夜,次日即离开台湾。

  1924年11月,孙中山为促成“国民会议”召开以共商国是,自广州乘船北上,途中寄港基隆但未上岸。这是他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旅经台湾之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