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思想一脉相承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宝贵资产(2)
辛亥革命网 2014-08-21 15: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杜榕 查看:
台北中山堂旁的中山铜像
中山遗址 为了传承文化的纪念
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以“中山”二字命名的遗址、建筑数不胜数,成为两岸传承中山文化最具象的载体。正因如此,2005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人在访问大陆时,先后来到南京中山陵拜谒;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新党主席郁慕明等人,也都曾到广州中山纪念堂参观。
而在台湾,台北有“国父纪念馆”、中山楼、中山史迹纪念馆,台中有中山堂,此外还有遍布全岛的中山医院、中山学校、中山路。
2009年,大陆贺岁电影《十月围城》在台上映,首映的主场地就选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该馆当年系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建,现已成为台湾具备最多功能的社教文化中心。“弘扬中山先生思想,秉承中山先生遗志,是我们的职责与信念。”“国父纪念馆”副馆长曾一士说。
从1997年开始,“国父纪念馆”先后与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数十家单位有过交流与合作,举办过近150场活动。
“中山先生所说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即包括民族文化,努力传承民族文化并发扬光大,是中山先生的理想之一。”曾一士还主管阳明山上的中山楼,当年中山楼落成典礼同时,举办了“中华文化复兴节”,中山楼的礼堂也名为“中华文化堂”。他说:“我作为‘中山楼主’,更有光大传统文化的使命。”
和台湾同胞会争相拜谒大陆的中山遗址一样,中山纪念场所在台湾也是大陆游客的必到之处。如今,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最常见到的一幕是:端坐威严的中山铜像前,排满了游客,争相拍摄孙中山先生以毛笔亲自书写的《礼记·礼运》以及站岗保卫的“仪队”。这一幕和馆内丰富的藏书、藏宝,多彩的演出、展览相映成趣,使得纪念馆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两岸交流共同的文化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