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刺客为何多是富家子弟和书生?

辛亥革命网 2011-05-09 00:00 来源:《今晚报》 作者:王爱英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书生与刺客,一个凭文章立言,一个靠利刃说话,两者似乎不兼容。但是,辛亥时期却涌现出一批书生型刺客,彻底改变了二元分裂的模式。这
 

  一般来说,书生很少出刺客。司马迁《刺客列传》榜上那几位,惟荆轲“好读书击剑”,略有些书生气,如今也被演绎成一介武夫。秦汉之际,张良雇壮士锥击秦始皇,是历史上罕见的跟刺客沾边的书生。

  书生与刺客,一个凭文章立言,一个靠利刃说话,两者似乎不兼容。但是,辛亥时期却涌现出一批书生型刺客,彻底改变了二元分裂的模式。这些刺客,或出自家学名校,或为留洋学生,颇有文化根底。

  拉开辛亥刺杀行动序幕的史坚如,是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后裔,幼年学于私塾,后接触西学和新思想,曾在美国人开办的广州格致书院学习,颇有抱负。史坚如1899年加入兴中会,转年受孙中山委派赴广州策应起义,谋杀广东巡抚德寿未果,被俘后遇害。史坚如是以炸弹为刺杀手段的革命党中第一人,孙中山赞其“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模范”。

  1905年,吴樾在北京火车站引爆炸弹刺杀清廷五大臣时牺牲。吴樾就读于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并参与创办两江公学。在此期间,深受孙中山等人影响,成为首批北方暗杀团骨干,曾撰文《暗杀时代》称:“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后陈独秀赋诗纪念吴樾:“仗剑远游五岭外,碎身直捣虎狼秦。”

  汪精卫也是书生型刺客。汪是留日学生,同盟会元老。如此重量级人物,居然亲自上阵谋刺摄政王载沣。因事泄被捕,其狱中诗流传甚广:“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后来汪精卫当了汉奸,有人作诗讽之:“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这是后话。

  黄花岗烈士林觉民亦曾留学日本,且通英、德等语。其绝笔《与妻书》脍炙人口,海峡两岸的语文教材同时收录,有学者将此文和《报任安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并论,可见评价之高。我最初读《与妻书》是在内蒙农村知青点的油灯下,那时是禁书。而今40年过去,竟在流行歌曲中觅得林觉民身影,听着时尚歌手淡化了铁血、放大了柔情的演绎——《意映卿卿》、《觉》,有恍如隔世之感。

  历史的演变制约着刺客行藏。冷兵器时代,刺客门槛很高,武艺胆魄缺一不可。荆轲剑术不精,刺秦功亏一篑;副手秦舞阳心怯,剑术再精也不给力。近现代有了火枪炸弹,刺杀模式发生了变化:武功不再是刺客的绝对条件,会开枪便可完成致命一击。美国片《夺宝奇兵》有这样一个细节:考古学博士琼斯,在逃亡中被悍匪追杀,琼斯轻易地将其一枪毙命。这个细节说明了武功与时代的错位,即使神勇如阿喀琉斯,也会败于当下的凡夫俗子,只要他有枪。

  中国古代刺客大都出自草莽,辛亥刺客多为富家子弟和文化人:史坚如协办过《中国日报》,吴樾创刊《直隶白话报》,汪精卫主编《民报》,林觉民为《建言日报》主笔。时势造英雄,促生了这一批书生型刺客。同时,侠文化的传承亦为关键:刺是手段,侠是目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谭嗣同推崇任侠精神,以身殉义,实践了流血变法“自嗣同始”的夙愿;秋瑾自号鉴湖女侠,“也提健笔也执刀”——为书生型刺客作了阐释。

  从现存的资料看,史、吴、汪、林诸人均是文弱书生,其“剑术”也都平平,很像两千多年前的荆轲。惟其如此,方显烈士本色。这毕竟不是武侠小说,而是历史事件,就发生在一百年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