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华,两种美丽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10-10 00:00 来源:原创作品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一个中华,两种美丽 [投稿],
 

一个中华,两种美丽

作者:吴毅峰(2011年10月10日)

 

人有时有运气。生活在今天的全世界华人,有幸亲历“辛亥革命百年”的重大时刻,就是一种运气。这种运气值得人们珍惜,因为一百年前的中华大地笼罩着腥风血雨,人间处处是地狱;这种运气值得人们反思,因为一百年来,两岸的中国人一直走不出“一分为二”的怪圈。

 

公元2011年10月9日,两岸的领导人分别向孙中山表达了敬意。中国人是有哲学智慧的民族,是善于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统一之中趋利避害的民族。可惜,五千年来这种“一分为二”的哲理在中华大地让人如同死敌般地不断分裂,不断抗争,不断地否定对方,不断地自恋。

 

感谢两岸的媒体提供发达而快捷的资讯传播服务。2011年10月10日一大早,两岸的所有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两岸关于“辛亥百年”的纪念活动。在台湾,马英九呼吁大陆当局,“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中国时报》)。在“民国一百年国庆”大典上,马英九也以“百年奋斗,民主台湾”为题,发表演说。马英九认为,“孙中山理想在台实现”(《自由时报》。

 

中国大陆的纪念档次是最高级别的,不单胡锦涛主席出席,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也列席。胡锦涛的发言四平八稳,尽显中共领导人的语言功力。通读胡锦涛的演讲,人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和平统一最符合全体中国人根本利益”(《厦门日报》),因为他引用了孙中山先生的原话说,“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厦门商报》)。总而言之,胡锦涛坚定地认为,“中共是孙中山的继承者”(《自由时报》)。

 

虽然胡锦涛和马英九各自表述,但在蔡英文眼中,“两岸当局皆一种思维”(台湾《自由时报》)。从蔡英文的理解看,国共当局各自庆祝“辛亥百年”和“建国百年”,并互争中国的“正朔”,就是“一中的思维”(《自由时报》)。蔡英为提出,“唯有包容能让我们团结,只有民主才能让台湾永久”。在这样的思维下,蔡英文当然把胡锦涛和马英九归为同类,甚至视为异类了。

 

政治是理念的交锋,也是实力的对抗。蔡英文的话语是不是有道理,得由台湾人民做出判断,因为2012年台湾大选的鼙鼓已经敲响。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台湾岛的价值观依然分裂,大选势必无法促进族群融合。在“双十节”的重大时刻,一个“国家领导候选人”在参加台南拼场活动的时候,却出现了微妙的行为,即“民进党升旗不唱国歌”,而蔡英文则“出席而不致词”(台湾(《联合报》)。在这之前,蔡英文说,“台湾就是中华民国”,遭到了《联合报》的抨击,责问“蔡的中华民国是什么碗糕”?可是,各位可能忘了,马英九2007年9月15日也一模一样地说过,“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话啊!政治,万万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

 

可喜的是,台湾不乏有识之士。《联合报》社论说,“面对两岸未来,中华民国的力量源自于辛亥革命”;《中国时报》的社论说,“再造下一个光辉灿烂的一百年”;《旺报》的社论说得相当中道,那就是《两岸携手,实现中山先生的遗志》。的确,两岸互有长短,也互为美丽。

 

台湾是一片美丽土地。今天,当笔者置身台湾之时,思绪万千。尽管“台湾有自己的历史”(蔡英文语),但是两岸不能对立和对抗。正像许倬云女士讲的那样,“蒋,毛各继承孙中山的一部分”,“中国经不起再次动乱”。台湾在精神文明方面走在大陆前面,而大陆在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台湾前头。海峡两岸如果不再曲解“一分为二”的哲理,就不会出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和“一个台湾,两个国庆”的怪象。美丽必须兼容-这就是孙中山心中的大中华。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