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中之争:一线之隔

辛亥革命网 2012-10-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麦克马洪线”或许并非公平合理,因为“藏南地区”是西藏人的传统生活区,旧西藏统治者却宁愿用它来换取英国和印度的支持。国际争端可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说不清,因为武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时候,没有武力就等于没有正义。 

  如今的很多领土争端就是因为战争的结局而留下的祸根。中国的清朝之始,国力强大;中国的清朝之末,如同强弩之末。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各地的分裂势力已经在外国支持下纷纷崛起,连孙中山都想“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当中包括蒙古闹独立以及西藏闹独立。 

  蒙古人闹独立主要是因为有沙俄支持。清廷为了分化蒙古人,就把蒙古分为漠北、漠西和漠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前,前苏联斯大林威迫蒋介石就范,使其同意在漠北和漠西区域进行公投,最终于1945年10月25日产生了几乎一边倒的结果,即“外蒙独立”。 

  在“辛亥革命”前后,英国人在西藏地区也积极策划西藏独立,并且于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在印度境内的西姆拉(如今喜马偕尔邦境内)召开了“西姆拉会议”,把所谓的“马克马洪线”偷偷地放进会议的附录里,导致如今中国在西藏边界问题上的被动局面。当时与会的包括北洋政府代表、西藏宣抚使陈贻范,西藏代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特使钦夏托拉,还有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英国政府代表、英印殖民地外交政府秘书麦克马洪(McMahon)。 

  当年的北洋政府实际上是军阀割据政府,哪里有能力去保卫国家的疆域?与此同时,西藏又积极希望脱离中国的版图,自行独立。在这种情况下,西藏为了依靠英国的支持来谋求独立,当然得让英国人宰割。这就是为什么在会议上,西藏代表同意“马克马洪线”的划分,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大片地区(目前估计是9万平方公里左右)划归给英属印度,即现在的印度。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说不清楚,因为武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从1840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西姆拉会议”的召开和结束,中华大地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清海战”、“八国联军进京”,根本就是风雨飘摇,不但导致香港(后来包括九龙)、台湾(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流失,也导致了“麦克马洪线”的最终被确定,为中印之争埋下了伏笔。 

  “马克马洪线”的划分以喜马拉雅山山脊为界。1951年2月2日,印度趁中国在“抗美援朝”的关键时刻占领了面积达2172平方公里的达旺地区。目前达旺是印度阿鲁纳恰尔邦(也就是中国的“藏南”)的邦政府所在地。中印之间就当年所划定的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及所签订的相关条约的合法性无法达成和解,最终于1962年10月20日爆发了“中印边界之战”(印度称“弄瓦之战,中方称“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历时一个月于11月21日结束。 

  印度和中国都是所谓的“文明古国”,也都曾因为国家衰败而遭受外族的奴役,至今依然都是发展中的国家,各自有各自一大堆短期内难于解决的瓶颈问题。然而,双方的领土纠纷虽然只是一线之隔的事情,却牵动着资源和民族感情的神经,令到双方都没有办法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的邻居。1959年3月17日,达赖喇嘛逃到了印度,建立了流亡的“西藏政府”,也给中国造成了很大麻烦。目前,尽管“藏南地区(包括达旺)被印度实际控制;可是,中国控制了阿克钦和喀喇昆仑走廊。如果“西藏独立”得以实现,那么中国版图就将四分五裂。 

  “麦克马洪线”或许并非公平合理,因为“藏南地区”是西藏人的传统生活区,旧西藏统治者却宁愿用它来换取英国和印度的支持。国际争端可依靠拳头解决,更仰赖一线之隔的人心。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