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辛亥革命遗迹所剩无几现状堪忧
辛亥革命网 2011-04-01 00:00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蒋黛 查看:
发生于1911年10月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主革命。如今,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记者将带领读者一起,寻访西安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史迹,在追忆历史岁月的同时,了解这些遗迹的保存现状。
首义旧址成违章建筑 城内遗迹现状堪忧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打响了革命党人推翻满清政府的第一枪,也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而西安作为西北重镇,在全国辛亥革命运动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武昌起义爆发后仅仅12天,西安就发生了由同盟会革命党人领导的起义,可谓是全国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并迅速波及省内40余县,拉开了北方各省革命的序幕,在辛亥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随着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的临近,西安辛亥革命所遗留下的遗迹保护情况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位于碑林区东县门的西安市第八中学,为大部分西安市民所熟知,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是清政府的“陕西军械总局”(俗称“军装局”),更是陕西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重要旧址。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陕西革命军首先响应,决定于10月22日发动武装起义。由于举义前陕西当局已经有所防备,使得新军中革命党人大多有枪无弹,因此,占领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就成为起义军的首要任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冲进军装局,砸开仓库夺取了武器弹药后,在这里集结军队,逐步占领西安城内的其他据点,并开始攻打“满城”(即当时满人聚集的内城)。与此同时,起义军将临时司令部也设在了军装局,称“秦陇复汉军”,这里不仅响起了西安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还是革命军的在西安城内的第一座大本营,无疑是西安辛亥革命的一处重要遗迹。然而,2010年3月底,记者来到东县门八中附近反复寻找时,只看到了宽阔的马路和修整一新的人行道,已找不到这座军装局的任何痕迹了。辗转询问之后,从学校对面小商店一位两鬓斑白的店主口中,记者得知了军装局的历史与现状。
这位姓孙的师傅告诉记者,清政府军装局的门楼,过去就建在第八中学的门口偏西侧,坐南朝北,是一座平顶、圆门的建筑:“最早的时候,门楼两边还有一段土墙,围成了一座小城池的样子,是存放军械的仓库,以前听老人说,从这墙里头能直接通到和平门附近的城墙根呢。”后来,后面的土墙不知何时被拆掉盖了房子,剩下这个门楼伫立在路边,还曾经有人在这里开起商店,卖过文具纸张。孙师傅说,直到2003年年初,这座仅存的门楼也被市政部门拆除了,两边的商铺都搬到了马路对面。“记得当时拆迁的时候,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争议,很多专家学者都不让拆,还有新闻记者来拍过照呢。”通过查询资料后记者发现,据2003年4月2日某省内媒体报道:2003年3月31日,西安市碑林区政府、西安市规划局碑林分局相关工作人员,拆除了八中门前西侧的一排违章建筑,而这座军装局门楼,也在其拆除的范围内,在得知拆除消息后,不少文史专家都表示了痛心和惋惜。如今8年过去,西安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而这些历史遗迹也在不知不觉间,湮灭在了城市化的进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