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纪念拉近两岸关系

辛亥革命网 2011-12-29 00:00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刘宗荣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岁末年终,回望2011,“辛亥百年”无疑是这一年里外媒观察和报道中国的热点事件之一。历经波折的两岸关系,如今呈现和平发展势头;隔海相
 

  一百年前,武昌城头一声枪响,打开了古老中国通向文明进步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从此,无数中华儿女沿着辛亥志士们的足迹,为国家解放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一百年后,两岸同胞隔海相望,以各自的方式缅怀和纪念这段共同的历史记忆。重温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革命精神和思想精髓,“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呼声言犹在耳、掷地有声。

  岁末年终,回望2011,“辛亥百年”无疑是这一年里外媒观察和报道中国的热点事件之一。历经波折的两岸关系,如今呈现和平发展势头;隔海相望的两岸同胞,能否以辛亥百年为契机,共同致力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成为众多外媒热议的话题。

  “两岸出现明显靠近的信号”

  一百个年轮里,两岸分分合合、聚少离多,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尽管双方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涵呈现或多或少的认知差异,但这并未影响两岸民间的“辛亥热”。 2011新年伊始,两岸民间的各种团体便开始举行形式各异的纪念和庆祝活动。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说,从3月至8月,大约100多名两岸大学生进行了寻访革命遗址的活动。外媒注意到,除多部相关题材影视作品热映热播外,两岸各界同胞还携手踏访辛亥遗迹、共同畅谈辛亥历史等。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便有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倡议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举办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国台办也明确表示,两岸同胞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交流。大陆伸出的橄榄枝在对岸引发共鸣,同时也吊足了外媒的胃口。

  《星岛日报》加拿大版以两岸在清明节共祭炎帝神农为例,指出今年的清明节因融入“辛亥”的元素而显得比以往具有更加丰富的意涵,“在祭奠辛亥革命先行者方面,海峡两岸找到许多交集”。新加坡《联合早报》将“辛亥百年”视为两岸领导人实现非正式会晤的“百年不遇之机”,认为如果两岸能够达成共识,共同举办纪念辛亥百年活动,则两岸领导人会面必将水到渠成。香港《明报》甚至在报道中猜测,共同纪念的地点可能选择辛亥革命发源地武汉,而两岸领导人会面地点可能选择在香港。

  的确,一百年来,血脉相连的两岸同胞走过了不同发展道路,如果能够共同纪念辛亥革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有助凝聚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将有利于团结两岸同胞共同致力振兴中华。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无论从理念还是现实操作层面看,两岸共同举办官方纪念活动都并非易事。澳门《新华澳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陆方面对联合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应是没有问题。但在台湾方面,却似“并不顺逐”。

  不过,这种尝试相互靠近的做法让外界嗅到了两岸关系不同以往的气息。日本《朝日新闻》将两岸对孙中山的崇敬视为双方“联系感情的纽带”,是“海峡两岸政治意识形态中并不多见的高度一致点”。该报不无暗示地说:“对于观点不同但有民族认同的中国人而言,辛亥革命本身就具有统一意义。”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也援引学者观点乐观认为,共同举行纪念活动是一个缓慢的进程,两岸在今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出现了明显靠近的信号,这应该为将来提前传递了一个信息。

  共同的记忆 各有解读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隔日,台湾地区也举行了所谓“中华民国”中枢暨各界庆祝一百年双十节典礼。外国媒体对于辛亥百年的报道随之达到高潮。

  美联社、法新社、印度亚洲新闻国际通讯社及港台多家媒体报道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两岸关系,呼吁“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