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亥革命看当今中国道路(2)
辛亥革命网 2011-11-09 00:00 来源:《经济》 作者:沈刚 查看:
我们的文化体系也是这样。我们的文化体系是“一元指导,多样并存”。也就是说,在意识形态上,我们坚持一元指导,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意识形态是管方向管路线的,不能乱,乱了就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运行,最终影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就一般的文化形式来讲,我们又是多样的。很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情况,认为中国是搞文化专制主义。这是不对的。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我们的文化多样性很显著。比如,我们有很多宗教,而且在中国特别突出的一点就是一个庙里可以三教并立,经常在一个庙里面有佛教,有道教,还有儒教,西方人看了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完全可以的,是常识。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文化是多样的,不是专制的。这与意识形态一元指导不矛盾。
所以,今天的中国道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其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同时又吸取了西方的好东西。这与孙中山的道路,即以西方体制为主,又用社会主义一些做法加以节制,有根本区别。当然,对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还要下很大功夫去研究。
《经济》:在纪念辛亥革命的今天,我们从孙中山革命道路中应该总结哪些经验教训?
杨金海:今天我们要认真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好好总结它失败的教训,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几个启示:
第一、 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个不能动摇。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指导思想不统一,其中有儒家思想,有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有社会主义思想等。看上去很好,很自由,实际上不利于革命的健康推进。人们的思想文化可以多样化,但党和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只能有一个。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最终会涣散人们的思想。这就好比一个人走路一样,方向只能有一个,道路只能有一条,但走路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骑摩托车,还可以开汽车,而且在走路时可以说话、唱歌,形式多样。在这里,一元化和多样化是不矛盾的。
第二、必须坚持走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尽管也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走,但实际上并没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而是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是想用社会主义的手段对资本主义进行了适当限制。历史告诉我们,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事实上,社会主义有很多种,有封建的社会主义,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还有传统模式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等等。如果只是简单讲社会主义,弄不清讲的是什么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好。我们现在说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实践证明,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
第三、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辛亥革命没有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不清楚、不强大。孙中山的思想是混杂的,选择的道路是不清楚的,依靠力量也是不明确的。他既依靠大资本家、大地主,也依靠人民,有时还想依靠西方列强,对革命的对象、依靠力量等没有作科学的分析,特别是阶级分析,所以很难团结人民共同对付敌人。我们党从革命到建设之所以能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力量作了深刻的分析,提出来占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农民是我们主要依靠的力量,少数的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我们团结的力量。我们党执政后,更加自觉地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第四、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一个严密的领导集体和党的组织。我们党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始终注重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在思想上,党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有正确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在组织上,纪律严明,制度严格;在作风上,密切联系群众,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党风文风等,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今天,从辛亥革命反思中国道路,可以得出很多结论,但重要的是以上这些方面。从思想理论,到发展方向,到依靠力量,到领导体制等,这些方面做好了,我们的中国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社会主义就会越来越兴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
(本文发表于《经济》杂志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