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警钟楼

辛亥革命网 2017-04-14 09:43 来源:黄浦区档案局 作者:景智宇 查看:

在上海中华路临近董家渡路处矗立着一座貌似石油钻井架的钟楼,它就是闻名遐迩的小南门警钟楼。这座钟楼曾经是南市的制高点,它不但守望着一方平安,而且见证了一百多年的沧桑风雨。

  在上海中华路临近董家渡路处矗立着一座貌似石油钻井架的钟楼,它就是闻名遐迩的小南门警钟楼。这座钟楼曾经是南市的制高点,它不但守望着一方平安,而且见证了一百多年的沧桑风雨。

  早在明清时期,南市就成为繁华地区。这里人口稠密,屋舎毗连,且多为木质或茅草简屋,一旦发生火患,顷刻便成燎原之势。光绪年间,南市建立了数十家救火机构,但是它们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调度,难以及时有效扑灭火患。

  1907年,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总董李平书和万家公益会总董毛子坚等人发起成立上海城厢内外救火联合会,李平书任会长。为便于发现、观察火情,及时报警,李平书于1909年禀报上海县署,提议建钟楼。县署同意拨出小南门内旧时五廒漕仓废基地两亩五分许,作为会所和钟楼建设用地。

  钟楼由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承建,造价7250两白银。钟楼为全钢架结构,四柱六层,高十丈五尺八寸(约35米)。中间设螺旋梯,可拾级廻环而上。第四层置铜钟一口,重4800磅,高39寸,口径60寸,用机器锤敲击,钟声响遏云霄,传数里之外。顶层为瞭望台,登高远眺,城厢内外一览无余。1910年10月30日,救火联合会举行会所和警钟楼落成大会及试钟典礼。钟楼开放五天,市民竞相登楼参观游览,盛况空前。钟楼有瞭望警昼夜轮流驻守,遇有火警,以特定的钟声指示火灾发生方向和地段。

  小南门警钟楼是一座革命的烽火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上海革命党人群起响应,陈其美、李平书、李燮和等议定11月3日举事,南市、闸北联动,南市以小南门警钟为起义信号。关于钟声次数,一般认为是先敲9下,再敲13下,寓意农历九月十三;但根据当时史料,又有“钟数十三记,分九次敲击”和“钟敲九记,共十三次”两种记载,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当警钟声响起,革命党人向江南制造局、上海道台和县衙门发起猛烈进攻,战斗到次日,获得全胜。上海的光复,不仅有力策应了武昌起义,而且对奠定东南大局起了决定性作用。孙中山曾作出高度评价:“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 可以说,警钟楼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27年,历史又一次将革命使命赋予小南门警钟楼。3月20日,北伐军抵达龙华。次日上午,中共上海区委决定:中午12时上海工人总同盟罢工并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南市的工人与全市工人一起行动,在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指挥下,以警钟楼钟声为号,实行总罢工。法电、华电工人喊出了“救火钟声响,车子开进厂”(钟声一响,便把电车驶进车场)的罢工口号。南市工人纠察队在指定地点集中,听到钟声后,兵分三路攻打反动军警的据点。下午5时,南市工人起义率先取得了胜利。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小南门警钟楼的报警功能逐渐丧失,铜钟也不知去向。2000年,警钟楼被登记为黄浦区不可移动文物,2005年又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0年,为迎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陈旧斑驳警钟楼进行了修缮。

  如今小南门警钟楼在高楼林立的掩映中失去了往昔傲视四野的雄姿。但作为南市步入近代市政的标志,作为一个革命遗迹,它所承载的故事不会在岁月流逝中消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