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山西辛亥革命的五福庵32号院

辛亥革命网 2015-10-13 09:23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兰安乐 查看:

五福庵32号院,是位于太原市东缉虎营西段路北、多马巷和王家巷之间的一个老居民宅院。这个院落看似极其普通,但却见证了山西辛亥革命。
  五福庵32号院,是位于太原市东缉虎营西段路北、多马巷和王家巷之间的一个老居民宅院。这个院落看似极其普通,但却见证了山西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湖北举行武昌起义。很快,南响北应,波及全国。同盟会山西支部也积极策划在太原发动武装起义。当时,山西巡抚陆钟琦为分散革命力量,调虎离山,下令把新军的两个标和蒲州、代州的巡防队置换,28日急令黄国梁的第85标南行。当时同盟会核心人物阎锡山、温寿泉、乔煦、张瑜、南桂馨等人借口为山西新军第85标标统黄国梁送行,连夜在黄国梁宅院——五福庵32号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当天起义的细节,决定由领到子弹的85标一营率先起义,攻打巡抚衙门;令公推的起义司令官姚以价率部从狄村兵营经东岗路,里应外合,拂晓力破承恩门(新南门),进而经桥头街、柳巷、帽儿巷,直逼督军府;阎锡山的86标,从九仙桥和东仓巷出兵抄督军府后路。各路配合行动,经6小时激战,一举攻入巡抚衙门,占领督军府。当天即在山西省咨议局成立了山西省军政府,结束了满清政府在山西的统治。

  民国年间,该院多为黄家居住。抗战胜利后,黄家随军而迁,阎锡山一度在院里设过牢房,专门关押“异己分子”(多指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解放后,这里变成了民居大杂院。改革开放后,旧貌换新颜,周边崭新的楼房比比皆是。

  曾于上世纪50年代任山西省政协委员的黄国梁之子黄定,上世纪80年代初在境外给省政协来信,问及黄宅情况,说想要几张旧居的照片。当时我在省政协《山西文史资料》任记者,便奉命去院里拍了一些照片给他寄去。上世纪末,我任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山西政协报》特约记者。时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的李蓼源又让我在该院门口拍了一张照片,说是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但未说详情。

  1999年,李蓼源自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位上退休后,编著了近1000万字的回忆性丛书。深读,才知李蓼源曾被关在五福庵32号院秘密监狱,且死里逃生的详情。原来抗战胜利后,李蓼源作为阎锡山的侍从秘书,在为阎锡山编辑《革命动力》一书时,被阎锡山视为“伪装分子”而被关押;后经阎锡山的五妹阎慧卿及几名高干向阎求情、解释,加之阎忙于他事,李案才不了了之。

  2011年10月,“山西省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华诞摄影展”由我负责操办,在开幕式上我亲自做讲解员。当我讲解到五福庵32号院展板时,李蓼源在一旁频频点头,有三位观众说自己曾在该院附近居住,当晚还亲临寒舍畅谈黄某及黄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