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谈茂林墓
辛亥革命网 2015-04-03 10:04 来源:重庆政协报 作者:宋发芳 查看:
传统节日清明前夕,我们几位驴友乘坐农村客运车,去寻找一位为推翻清朝政府做出贡献的黔江辛亥志士谈茂林的安葬处。汽车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颠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和找寻,终于在地处荆竹盖大山新龙塆的草丛中找到了谈茂林墓,当地百姓称之为谈景盛坟。
谈茂林,原名谈景盛,是黔江反清组织“铁血英雄会”重要成员、庚戌起义的义军军需部长。生于清道光年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卒于民国元年暮春,葬荆竹盖。其墓建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 年)壬子仲冬月,为条石砌成的封土墓,分前后两部分,主墓两侧及后三面为条石围垣。墓葬前部为长方形,两角略呈弧形。墓正面为两柱一间门楼,拱形石碑嵌入其中,碑刻“故显考谈公讳景盛字茂林老大人之墓”,“中华民国元年壬子岁阴历十一月上浣吉旦”;上部镂空、浮雕凤鸟、罗汉、动物、宝剑、花草等图案,栩栩如生。后部地坪比前部高,呈半圆形,长方形石碑上楷书阴刻《义士谈公茂林墓志》,碑文由黔咸公立学校教员军政府民政课课员兼教育会长王国珍撰,文中称赞“公少孤,家不甚裕,承孀训,敦孝友,尚节俭,始勤诵。继重农商,由少有而富有,乐施济,理道路,捐资成美,不一而足。……所最可称者,春秋既高,襟怀愈大,常观时务书籍,种族既分,顿有革命思想。於伪朝宣统庚戌与温、王、黄并同志诸君,倡议排满,所为造世英雄,非其人耶?……虽有志不逮,不一年,而群雄并起,汉帜齐张,将二百余年已去之山河,复我邦族,谓非公等为之引线耶。……堂哉其志,皇哉其行。善功之首,革命之英”。
据史料介绍,1911 年1 月3 日(庚戌年腊月初三)200 多名义军誓师凤池山起义,众推温朝钟为义军司令总长,王克明为次长(副司令),王裴然为参谋长,谈茂林为军需部长。1 月7 日,义军在观音寺里剪发戎装,歃血誓师,兵分两路向黔江县城挺进。一路经八面山,佯攻县城西门;一路直取县城。义军长驱直入,一举击溃清军“福”、“寿”两营,攻占黔江县城。义军打开监狱释放被关押的群众,同时一面开仓放粮,救济四乡百姓,一面走上街头,宣传革命,补充人员枪械。1 月9 日,义军主动撤至两会坝,进行整编扩充,更名为“铁血英雄革命军”。
为了实现“攻打彭水,出涪陵,沿长江上重庆,与各地同盟会汇合,向全川与外省扩展”的计划,义军在整训后,兵分两路再次攻打黔江县城。时清军援兵已到。1 月12 日傍晚,义军到达城郊,从上沙坝涉水过河时,在黔江西门范公祠一带突遭埋伏在万柳堤的协防军的猛烈射击。义军司令总长温朝钟、次长(副司令)王克明,后勤总长黄玉山等一批起义英雄惨遭清军杀害。在当时义军惨遭杀害的情急之下,谈茂林为保存实力,在危境之中隐身自保为义军再度起义积蓄了力量。后来义军余部再举义旗,第三次兵伐黔江,攻克黔江县城,成立黔江军政府,宣布独立,迎来了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在黔江二百多年的统治。而谈茂林则如墓志所赞:“财已耗而业日增,人已老而神愈健。卒睹民国成立,身享太平,又非公之福泽有以过人耶?”。
如今,陵墓虽有局部风化,但形制依旧保存完好,叶色葱茏的棕榈树依偎在它的周围,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壮烈和悲凉。站在墓前,凝视先贤志士的碑陵,我们心中充满无比的敬意:黔江庚戌起义的重大影响世人皆知,作为军需部长,谈茂林的功劳是无法抹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