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讲武堂:中国西南的军事摇篮(2)(4)

辛亥革命网 2010-10-27 00:00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央视国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蔡锷在云南领导的护国运动中,与云南讲武堂的师生们一起,为捍卫共和的旗帜耗尽了他最后的心血,也与他的学生朱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3日,云南发出讨袁通电,限24小时内取消帝制。24日,李烈钧将云南讨袁通电发往香港,留在香港的李根源当夜送各报登载,25日传遍全国。云南军人为了捍卫共和,愿意用一省之兵对抗袁世凯,明知是以卵击石,却义无反顾。

  云南宣布独立后,成立了护国军政府。以蔡锷为护国第一军总司令,罗佩金为总参谋长;以李烈钧为护国第二军总司令;唐继尧兼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坐镇后方。1916年1月1日,护国军在昆明誓师,发布讨袁檄文。誓师后,护国军即分路出发。

蔡锷总司令部是1916年1月14日从昆明出发的。护国第一军的先头部队此时已经进入滇、川交界的新场,准备攻占四川南部的重镇叙州。

  当时,云南财政困难,军饷不济,部队开拔费用困难。第一军总参谋长罗佩金将自己的家产抵押给殖边银行,换得银元12万元,护国军才得以开拔。

  护国战争开始后,朱德在入川的第一军第三梯团,他的军事才能终于在更大的舞台上得以施展。

  护国第一军入川之后,连续攻克了叙府、纳溪、蓝田坝。泸叙战役,激战二十昼夜,阵延三十余里,死伤积野,血流成渠。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护国军在棉花坡构筑工事,与北洋军形成对峙之局。

  纳溪镇东面的高地莲花坡,又名棉花坡,是纳溪通往泸州的咽喉要地。棉花坡之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先头部队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朱德接任第三支队的指挥,凭借白刃战和野战击溃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稳住了阵脚。纳溪之战, 蔡锷称之“为入民国后第一恶战”,朱德率部鏖战十六个昼夜,一直坚持在最前线,屡次以少胜多。

  多年后,朱德在回忆棉花坡之战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只有六千人,抵着敌人十几万,打得很苦……在整个中国打出了名。每当一条战线要垮的时候,我到了就支持住了。那时指挥员的威信是需要的,干部多是在讲武堂里练出来的,有了信心,便支持着。 打大仗,我还是在那时学出来的。

  护国军血战棉花坡的同时,全国讨袁的声势大涨,各省纷纷表示出兵。为说服广西都督陆荣廷响应,梁启超从上海秘密前往广西。1916年3月15日,陆、梁发出通电,宣布讨伐袁世凯,广西独立。

  四川作家黄放介绍: 3月15号广西省宣布独立反袁,这对袁世凯的军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对护国军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蔡锷将军当机立断就在15号当天,连续下达了六道命令,要求部队立刻做好反攻准备,3月17号就在这条船上,蔡锷将军下达了总反攻命令。

  反攻打响两天后,护国军全线突破敌人阵地,朱德率三支队直抵泸州。迫使北洋军主帅张敬尧同意停战议和。

  袁世凯调兵遣将,对云南一省之力,数千军队,最终却无可奈何。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在众叛亲离的幽怨中死去。

  朱德经此一战而名闻遐迩,后因功晋升为旅长。蔡锷还提拔了一批有战功的讲武堂毕业生,范石生升为炮兵支队长,金汉鼎则从连长升为代理支队长。

  1946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60寿辰之时,吴玉章特地写了这样一段祝辞中赞道;“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泸州兰田坝一战,使张敬尧落马,吴佩孚、曹锟手足失措,袁世凯胆战心惊,终将袁氏帝制倾覆,保存了中华民国之名。”

  蔡锷督师入川途中,越翻川黔边界的雪山关,曾留下一副对联,至今尚存。护国战争胜利后,蔡锷还在永宁河畔的岩石上勒石,以纪念这场他倾注了最后心力的关键之战。

  护国战争后,朱德驻防泸州长达5年,这个普通的院落,就是朱德当年的住所。朱德与蔡锷见的最后一面,也是在这间屋子里。

  袁世凯死后,被任命为四川督军的蔡锷到成都就任。全城悬挂国旗,万人空巷,都想一睹将军的风采。但蔡锷却已经因战事延误了病情而快要油尽灯枯。10天以后,蔡锷辞去督军之职,到日本治病。行前,他到朱德的家住了几天。朱德看到蔡将军时,绝望的感觉立刻涌上心头,蔡锷看上去像个幽灵,虚弱得连两三步都走不动。

  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蔡锷去世前夕叹道:不死于对外作战,不死于马革裹尸,而死于病室,不能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自觉死有余撼。34岁英年病逝的蔡锷只是云南讲武堂的兼职教官,但他是用自己的行动将军人之魂注进了讲武堂学生的心灵中。

  朱德心中的军人楷模就是蔡锷。他曾说过:“我一生有两个老师,他们都是湖南人。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毛泽东。参加共产党以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我在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参加共产党以后,我的老师是毛泽东,他是我现在的指路明灯。”

  袁世凯死后,国家重新统一,重新召开的国会一致通过,将1915年12月25日云南护国首义纪念日定为全国性纪念日。到如今,护国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90多年,它的荣光依稀还能从护国路、护国桥这些地名中去缅怀。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场挽救共和的战争,是弱者在逆境中捍卫人格、尊严和权利的一战。

  昆明市中心还矗立着一座护国塔。它如今已被淹没在现代建筑中而毫不起眼。可这座貌不惊人的铁塔却象征着云南最大的骄傲。如梁启超所言:云南“以一隅而抗天下,开数千年历史之创局;不计利害为天下先,拯国命于垂亡,当为全民感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