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辛亥合肥三上将命名的小学堂

辛亥革命网 2013-12-18 00:00 来源:江淮晨报 作者:李云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上世纪三十年代,合肥有三所以辛亥合肥三上将吴旸谷、倪映典、范鸿仙烈士名字命名的小学堂,分别是旸谷小学、映典小学和鸿仙小学。它们

  上世纪三十年代,合肥有三所以辛亥合肥三上将吴旸谷、倪映典、范鸿仙烈士名字命名的小学堂,分别是旸谷小学、映典小学和鸿仙小学。它们现在有的还存在,有的升级成了中学校,有的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唯一存在的小学校

     辛亥革命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站在繁华的四牌楼原新华书店北边,原先那里悬挂着长方形的牌匾,上面是本土书法家许云瑞的作品:合肥市育新小学·始建于一九○五年。如今已经不见踪影,巷道里面的育新小学也被拆成了一片废墟。

     我联系上了育新小学的校长汪宇燕女士,她说由于市政建设的需要,育新小学已经和五里拐小学合并,搬到新校区了。这所百年老校因为和辛亥革命烈士吴旸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最近颇受大家的关注。

     合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戴健先生在《近代教育在合肥》文章里说,这所小学是合肥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1905年就创办了,当时叫合肥县官立城西两等小学堂,后来多次易名。1932年的时候,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吴旸谷,经当时的合肥县政府决定,改名为“合肥县立旸谷小学”。

     合肥县官立城西两等小学堂成立的时候,校址并不在今天的位置,而是在府学前街(前大街多公祠,今三孝口汇通商厦东侧)。当时正是清朝末年,西学东进,废除科举呼声日益高涨,朝廷为了维持统治地位,不得不顺应潮流,先是宣布实施所谓的“新政”,后又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要求各省广设中小学堂。1905年那一年,合肥几乎是同时创办了三所新式小学,即私立育才初等小学堂,官立城东两等小学堂,官立城西两等小学堂。

     我请教戴健主任“两等”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所谓“两等”,即初等、高等,“两等小学堂”即现在的“完小”的意思。城西两等小学堂的学制原定为九年,初等五年,高等四年。那时学童虚8岁入学,这样学生小学毕业往往已是十七八岁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学制改为七年,初等四年,高等三年。

     血洒共和的吴旸谷

     我在采访文史专家的时候,提到吴旸谷,大家异口同声地称之为“合肥汉子”,这和今天大家嘴里常讲的“是个男人”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旸谷原名春阳,1884年出生于合肥北乡一耕读世家,打小就立下了“清廷不足恃,国人当自救”的信念,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1901年就参与创办强国会,提倡民权。1904年春,20岁的吴旸谷来到新思潮澎湃的上海,欲闯出一条追求民主革命的新路。他和皖人高荫藻等创办了青年学社,聘请蔡元培、秦效鲁主持教务,向爱国青年宣传反清理念和民主共和思想。青年学社很快成为东南地区重要的革命组织之一,与激进报刊《警钟报》互相呼应,培养了一大批有为青年。吴旸谷也因此结识陶成章、黄兴、龚宝铨、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并加入“军国民教育会”。

     1905年,吴旸谷东渡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安徽支部主盟人。1906年返安徽合肥,创办模范小学和速成师范学校,以此为活动基地,宣传革命,发展同盟会会员。

     我问戴健主任,据说吴旸谷曾经还做过城西两等小学堂的堂长,那时他不是在从事反清活动吗?戴健主任说当时清廷对革命党的搜查是很严的,为了安全,他必须有一个公开的职业作掩护。他是在1907年秋参与徐锡麟安庆兵变失利后回到合肥,应聘就任城西两等小学堂堂长的。

     在城西两等小学堂三年中,吴旸谷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他不仅认真组织教学,管理行政,还亲自授课,教唱革命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的熏陶和教育。他将暗中发展的几位同盟会员延聘为教师,共同施教,尽量开齐课程,为家乡育英才。

     后来,吴旸谷在合肥的行动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只好匆匆离开他已倾注了感情和心血的城西学堂,遁往上海。

     1911年11月安徽宣布独立,吴旸谷被推为全省经略。“旋奉派赴江西九江请兵援皖。江西兵入安庆城,因军纪欠佳,城内秩序大乱。见此状,不胜愤慨,乃严词谴责其殃民之罪,被江西籍团长黄焕章枪杀。”年仅27岁,随后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