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达微故居

辛亥革命网 2013-01-14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姚瑞英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潘达微祖居坐落于天河区棠下街棠东村启明大街19、27号,两进三间,水磨青砖石脚,硬山顶,碌灰筒瓦。,潘达微故居,

  潘达微(1880-1929),乳名阿忠,又名心微,字铁苍,号景吾、影吾。祖籍番禺县鹿步司,车陂乡东圃(今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棠东村)人。出身官吏家庭,善诗文,长国画,是著名画家居廉的入室弟子。潘达微小时多病,曾两年未离病榻。在病中,潘达微学习了不少书画,并达到一定境界。父亲见他体弱,不是习武之材,便送他学经商,可是潘达微不感兴趣。由于体弱多病,求医中认识孙中山,受孙中山影响,立志投身革命。潘达微追随孙中山,受到父亲和家人的极力反对。1895年,潘达微便带着妻子陈伟庄离家出走,在河南龙道尾租房子居住。孙中山得知,就劝他利用父亲与上层的亲密关系,以世家子弟的身份掩护,秘密从事国民革命工作。从此,他便以画人身份,在各地开展活动,很少返回出生地棠东村。他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光绪三十年(1904),他与陈垣、高剑父等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针砭时弊,鼓吹变革,受到清廷查禁。

  1908年潘达微参加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活动,并与高剑父、陈树人等在河南宝岗创办“广东博物会”,并设工厂加工绘制彩瓷。工厂也是革命党人秘密集会之所。宣统三年(1911)他又创办《平民报》,宣传反清革命。黄花岗起义前,潘达微与革命党人利用彩瓷厂作掩护,造火药,制炸弹,以供起义之用。潘达微、陈伟庄夫妇,常常以探望亲友为名,冒着生命危险,把炸弹放在轿中,送到革命党人的地下据点。

  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失败,烈士遗骸分布在总督衙门前,有的被俘后用铁链绑扎杀害,加上连日苦风凄雨,尸体膨胀,生虫发臭,惨不忍睹。由于当时当局追捕革命党人,所以无人敢殓。潘达微挺身而出,奔走诸善堂求助,终于得到当时督办江孔殷的支持。潘达微以慈善界之名,将烈士遗骸收葬于广仁善堂义地,并将墓地命名为黄花岗。

  辛亥革命后,他致力慈善事业,创办芳村花地孤儿院。从1917至1933年,该院毕业孤儿就有1100人。

  1929年,潘达微病逝,当时国民政府特别为他颁发“国府嘉奖令”。

  潘达微祖居坐落于天河区棠下街棠东村启明大街19、27号,两进三间,水磨青砖石脚,硬山顶,碌灰筒瓦。面宽约11米,深约18米。两进之间的天井已经盖上瓦。首进门官龛上的灰雕图案十分精致。二进厅堂残留的屏门上还有精致的木雕花卉。左间宽约4米,是卧室;右间宽约2米,前是厨房,后是柴房;天井与祖堂之间有门进入卧室和厨房。

  这间屋建于清末,是潘达微的爷爷大善公传下来的,俗称“太公厅”。根据潘达微的堂侄女潘莲杏女士介绍:该厅做过房头的私塾。潘达微在启明大街6巷8号(现已坍塌)出世,潘达微的嫂嫂在厅住,他的祖母常常带潘达微来厅玩。潘达微六七岁时在这里读书,晚上就住在这儿。

  2002年9月1日,潘达微故居被公布为市内控文物保护单位。(天河区政协供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