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番花分会旧址
辛亥革命网 2012-08-06 00:00 来源:花县文史 作者:胡文汉 查看:
在三华村中华社,有一座古老的祠宇,叫集之徐公祠。集之徐公祠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2米,总进深38.5米,建筑占地462平方米。距后堂4.2米的是后楼,面阔三间12米,进深14.3米,楼高两层共10米,共十七架,前设四架轩廊。两次间砌墙间房。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青砖墙,红泥阶砖铺地。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正式创建于日本东京之后,陆续派遣会员回各省发展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孙中山的家乡广东,是同盟会活动活跃的地区之一。宣统元年(1909年)9月,三华村人徐维扬奉命随莫纪彭回花县建立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三华村是徐姓人世代居住地地方,它与洪秀全的故乡官禄布毗邻,相距不过数里。村民们习闻洪秀全反清故事,革命思潮一触即发,徐维扬利用这一条件和族谊关系,以集之徐公祠后楼阁为分会机关,制订入会志愿书和誓言词,走家串户,向父老兄弟们宣传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发动同族人入会。仅数月就发展会员二三百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民。遂以集之徐公祠为会所,正式成立同盟会番花分会,众举徐进坤为分会长,徐绣文副之。徐植生为书记。
到1911年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在广东建立了九处同盟会支分会,番(禺)花(县)分会就是其中之一。同盟会在国内农村建立的分支组织,并发动众多农民参加,实不多见。据后来参加者的回忆,黄兴也多次莅临指导。
番花同盟分会成立后,立刻准备参加南方支部策动的次年初的广州新军起义。徐维扬与徐进坤等商议后,择定会中精明坚毅者百人,组成敢死队,准备届时赴广州起事。当时,清朝广东当局对新军械弹控制甚严,起义所需的枪弹由同盟会南方丈部统筹购进补充。番花同盟会承担了运械入城的重任,他们或借婚嫁喜事,藏械弹于礼物之中。徐进坤之妻齐英,就多次饰为女佣,肩担礼物,饼盒藏枪弹,炸药伪装“礼酒”,用瓦埕密封,他们或伪装送殡,藏枪械弹药于棺木中。徐维扬就曾亲饰“孝子”。垂泪举幡,以掩人耳目。就这样,新军起义所需的部分械弹,由徐公祠运出,一批批运入广州城,1910年2月12日,广州新军起义爆发后,徐维扬率领的同盟会分会敢死队急驰广州增援,尚未入城,而新军起义已败,遂中止行动。
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于是年冬在南洋召集同盟会骨干会议。令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统筹部,再谋广州起义。番花同盟分会获悉广州大举消息,无不欢欣鼓舞,徐进坤等在徐公祠二楼密谋响应之策。起义前夕,徐维扬受黄兴之托亲至三华村组织敢死队百余人。歃血宣誓奋勇杀敌。起义之当日,敢死队员们乘车至广州,在徐进坤等安排下,三三五五陆续入城来到小东营起义指挥部。下午5时许,番花敢死队参加了起义,在徐继扬等率领下,负责合力敌攻打两广总督署,杀督署卫队长金振帮等人,直冲至二门,后发现总督张鸣岐潜逃,敌援兵骤至,敢死队员奋力拚杀,分路突围,徐广滔、徐进炤、徐礼明、徐临端、曾日全等人战死,部分党人逃出城外,徐佩旒、徐廉辉等人在战斗中被执,后英勇就义。计是役番花同盟分会敢死队工共牺牲18人(其中16位为徐姓人),占72烈士的1/4。他们的英名已刻在庄严肃穆的黄花岗烈士纪念碑上。民国26年(1937年),花县为十八烈士在城隍庙内建立纪念亭,刻石记载十八烈士姓名和事迹。
据三华村故老回忆,民国9年(1920年)孙中山重返广州后,特派老同盟会员张继赴三华村该会旧址徐公祠凭吊,送来他的亲笔题辞“毁家纾难,功在党国”,以及胡汉民、黄兴的题词,张继也书赠“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题词。
烈士们虽然“一抔黄土埋忠骨”于黄花岗上,但他们振兴中华,沥血黄花的革命精神,与世长存。今天瞻仰番花同盟分会故址——徐公祠,缅怀先烈,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附:中国同盟会番花同盟分会入会志愿书和誓词
入会志愿书
胡虏乱华,神人共愤。仆驱除志切,百死不移,耿耿此心,天日可表。兹闻贵会提倡大义,与仆手日宗旨相合。故愿入贵会,同心协力,复我华夏,一切章程,情愿遵守。伏维介绍。
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会
天运〇〇年〇月〇日
〇〇〇押
誓词
当天发誓,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矢忠矢信,有始有卒,有渝此盟,任众处罚。
天运〇年〇月〇日
〇〇〇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