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策源地——兴民中学(2)

辛亥革命网 2011-04-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海彬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兴民中学创办于公元1903年,经清末秀才萧惠长倡议,由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及陈少岳、王蔚奇、张花谷、何公博等名人创

  兴宁学宫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世事沧桑,几易沉浮。学宫几经迁徙、改建、重建、扩建,其间,屡遭战乱和政治浩劫,幸得贤达倡议筹款,修复臻美,使学宫焕然一新。层楼耸翠,飞阁流丹,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兴宁市德育基地。

  学宫座落在校内正南向,其棂星门为学校正门,在科举时代它是兴宁现代文化的渊薮;废科举、办新学后,又是新文化的策源地之一。为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启迪民智,使兴宁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之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史籍记载,兴宁自宋探花罗孟郊以来,历代俊彦辈出,明王天与,清何映柳。至清末民初,有胡曦的文学,饶宝书的数学,罗斧月的经学,罗蔼其的小学以及罗幼山的史学等,均不失为士林的佼佼者。自宋至清,进士、举人、举人副榜可考者多达278人,他们的功名、业绩均与学宫有密切的联系。学校利用地缘优势,凡入学新生,都让他们参观学宫、认识学宫,了解兴宁文化教育之源远流长,延绵不衰。

  兴宁人民穷不丧志,富不骄奢,有“山瘠栽松柏,家贫好读书”之古训,以此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先崇文图强的优良传统,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兴民名人,创业艰辛

  兴民历史悠久,名人荟萃。首任校长丘逢甲,是抗日护台爱国志士、教育家、著名诗人。他生于台湾,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有“神童”之称,五岁属对、吟诗,六岁能文,十三岁中秀才,获全台之冠,深得闽督兼学使丁日昌的赏识,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后中进士,钦点工部主事,但他目睹吏治腐败,无意仕途,告归讲学,针砭时弊,主张维新。当日军侵台时,他倾尽家财以资兵饷,组织义军,抗击倭寇。兴民中学创办之初,丘逢甲不计地位高低,欣然应允出任校长,虽在校仅三个多月,却做了极为有益的两件事:一、废科举、办新学。以其隆德尊望,教育说服了地方上一大批醉心科举致仕、反对新学的顽固分子,使新学得以巩固和不断发展;二、支持何子渊、萧惠长等人的主张,力争兴民以公立(即民办)备案,不要官立(即县立),以避免官府借财权及人事权操纵兴民,转移办学方向。他诗作甚丰,世传多达万首。以其远大的爱国之志、杰出的兴教之才和丰富的不朽诗作,成为世界名人。

  另外值得颂扬的名人是清末廪生、秀才,兴宁现代教育的先驱何子渊、萧惠长等先贤,曾排除强大的守旧势力干扰致力于强国救民、创办兴民学堂,并派人诚邀丘逢甲为首任校长,使学校名气大增,“聚百里之人士,开风气于一方”。一百多年来,兴宁中小学校遍布城乡,人才辈出,卓有成就者不胜枚举,从而赢得“文化之乡”之美誉。人们认为,兴宁这一殊荣与何子渊、萧惠长、王蔚奇、陈少岳、陈谷芗、罗幼山、何公博、张花谷等名人早年首倡并推动全县兴办新学的功绩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寻觅先贤踪迹,缅怀先贤遗风,使学生们知道,兴民名人富有远见卓识,早在百年之前,便积极投身于教育大业,创办新学、发展学校,卓育英才,贡献巨大;他们虽居穷乡僻壤,但志存高远,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深为后人景仰。从而确立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和磨练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