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秋瑾故居

辛亥革命网 2017-06-23 13:49 来源:绍兴市秋瑾研究会 作者:郭玲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城南和畅堂,背依风景秀美的塔山。少年时代的秋瑾曾在此读书习文,练拳舞剑。1906年自日本回国直到牺牲前夕,这里又是她
 

  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城南和畅堂,背依风景秀美的塔山。少年时代的秋瑾曾在此读书习文,练拳舞剑。1906年自日本回国直到牺牲前夕,这里又是她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和遗迹。绍兴秋瑾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秋瑾(1875—1907),原名闺瑾,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人(今绍兴市)。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女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出身于福建闽侯,在福建和绍兴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她亲眼目睹列强对中国的蚕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抗击外强还我中华的革命思想。1896年,她嫁给湖南湘潭王廷钧,1903年随夫移居北京。为了寻求救国真理,1904年夏只身赴日本留学。抵东京后,积极投身到民主革命洪流中去,发起或组织以推翻清王朝、恢复中华为宗旨的实行共爱会、三合会等。与孙中山、陶成章等革命志士过往甚密。1905年春,回国省亲,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同年夏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会浙江主盟人。1906年初回国,先后在绍兴明道女校、南浔浔溪女校执教。同年冬,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1907年初接办大通学堂,与徐锡麟约定皖、浙两省同时举事。她以学堂为基地,加紧联络、组织和训练浙江各地秘密会党,创建光复军,亲拟革命文告,部署起义计划。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仓促起义失败,波及绍兴。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7月15日,在轩亭口英勇就义。

  故居原为明代大学士朱赓别业。1891年。秋瑾祖父秋嘉禾从福建告老还乡,向朱氏后裔典入其别业桂花厅,以颐养天年。当年故居为石库台门,门前隔青石板路竖有一堵照壁,照壁后有一条河,与府河、环城河相通。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同时交通又十分方便。王金发、徐锡麟等光复会同志,或骑马或步行来到这里集会,商议革命大计。秋瑾也经常从这里或骑马、或坐船抵达大通学堂。

  故居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五进正屋及东厢房组成的具有典型绍兴民居特色的明代建筑。五进正屋现为原状陈列。大门门楣上悬挂辛亥老人何香凝题写的“秋瑾故居”匾额。门斗的西首为秋家的临时客房。外地革命党人来绍时常在此落脚。

  经过天井,到第二进。这一进早在1957年纪念秋瑾就义50周年时,根据秋瑾生前的原状进行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中间和畅堂俗称大堂前,曾是秋家举行重大活动和接待宾客的场所。它的西首是客厅,陈设着圆桌、方凳等简朴的家具。秋瑾任大通学堂督办时,在此接待来访的革命同志和召开秘密会议。和畅堂的东首有两间。第一间为二层小楼,楼下耳房即为秋瑾卧室兼书房。室内用具及陈设都按秋瑾生前原物原样布置,内有一张垂着蓝印花布蚊帐,叠着一床薄衾的古式雕花木床,一张褪了漆色的梨花书桌,书桌上除了文房四宝之外,还有一枚刻有“秋氏闺瑾、鉴湖雌侠”的象牙印章和一份正在起草的光复军军制手稿。室后板壁内有一小密室,曾用于存放枪支弹药和秘密文件。当时的知府贵福多次派人来查抄,均未被发现。紧靠卧室的是秋家的餐室。秋瑾被捕前一天中饭是在家里吃的。吃饭的时候,秋瑾已得知清兵来绍的消息。饭毕,遂雇了一只乌篷船沿着护城河,回到大通学堂。这也是秋瑾最后一次在此用餐。

  第三、四进均为三开间平屋。为秋瑾祖父母、父母、兄嫂的住处。

  第五进为秋家书屋和家塾。庭中井边是秋瑾被捕后,其家属夤夜焚烧革命文件之处。

  故居后有一花园。松林竹园,亭台楼榭,假山湖石,花木丛生,曲径幽深,直抵塔山南麓。置身其中,使人感觉到嗖嗖剑风中,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女,跳跃在假山湖石之上,松林花木之间。“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最绚丽的篇章。

  东侧厢为秋瑾生平事迹陈列,通过丰富翔实的实物、手迹、照片、文献等介绍秋瑾光辉一生和不朽功绩。秋瑾生得如此伟大,死得如此壮烈,她将鉴湖女侠的动人风姿,浓墨重彩地绘入中国历代名人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