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在南京的遗址(3)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档案与建设 作者:张群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2006年是伟大的民主革,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在南京的遗址,
     

       巍巍庄严中山陵

       松柏森森中山陵,浩然正气永长存。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中山陵在中国人及海外华人华侨心目中具有崇高位置。归葬南京紫金山,孙中山于1912年3月10日在紫金山打猎时就有此意,又在1925年3月12日上午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再次提出安葬于南京紫金山的要求。当年孙中山看到紫金山前临平川,背负青山,气势十分雄伟,就笑对胡汉民等人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杯土,以安置躯壳尔。”

       远远眺望,中山陵呈一警钟式建筑。此为建筑设计师吕彦直设计,姚新记营造厂得标建造。3年后中山陵第一期工程告竣,即迎接孙中山灵柩。孙中山灵柩抵宁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

       纪念孙中山,凭吊中山陵,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式样的陵墓牌坊——博爱坊。博爱坊高达11米,宽为17.3米,为四柱三门三楼冲天式牌坊。坊的三个楼的顶部均覆以蓝色琉璃瓦,牌坊横楣上‘博爱”两个鎏金大字为孙先生亲笔手书。孙中山生前喜爱书写“博爱”两字,并爱将“博爱”两字送人。

       据说在建博爱坊时,由于工作人员不慎,取料时将西边第二根石柱少算了近1米的尺寸,国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此人处以极刑。孙中山之子孙科出面说情,说是建陵立牌坊,本为纪念父亲,处死犯错之人是父亲在天之灵所不愿看到的,这才避免了这位工作人员的杀身之祸。随后,吕彦直的一位挚友设法将凿短了尺寸的石柱进行补救,这才没有耽误博爱坊的按时建成。

       登上10段392级石阶,就到了中山陵庄严肃穆的祭堂。祭堂两侧矗立一对福建花岗岩雕刻的高大华表;大石阶边的两侧石座上,双双配置有铜鼎。这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华表和铜鼎,使祭堂显得更加宏伟庄严,气氛更加肃穆。

       中山陵祭堂是中西合壁仿古宫殿式建筑,长28米,宽22 5米,高26米,外部用香港花岗石砌就,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建有3个拱门,门楣上分别刻有“民族”“生”、“民权”鎏金篆字,为张静江书写;中门上嵌有孙中山手书鎏金大字“天地正气”。

        矗立在祭堂中央的是一座大理石雕成的孙中山全身坐像,高4 6米,底宽2 2米。坐像为波兰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采用意大利白石雕琢而成。坐像底座四周是6幅浮雕,内容皆为孙中山所从事革命活动片断。“如抱赤子”是孙中山在为一名幼儿看病;“出国宣传”是孙中山出国传播革命时与好友陈少白、杨鹤龄、尤列握手告别;“商讨革命”是孙中山与革命志士商讨同盟会纲领;“国会授印”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议会向孙中山授予临时大总统印;“振聋发聩”是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参加革命在向群众作宣传;“讨袁护国”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袁世凯。

       展眼墓室,但见石塘内安放着由捷克艺术家高琪雕刻的身穿中山装的孙中山汉白玉全身卧像。墓室成覆釜形,圆顶为穹窿状,藻井饰以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墓室很有讲究,从祭堂到墓室通道上的第一道门产自美国,为双扇紫铜质保险门,门额上嵌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鎏金大字。第二道门为单扇铜门,门楣上刻着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篆字。这一切使得墓室简洁、肃穆、庄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