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陵墓建筑追忆(3)

辛亥革命网 2015-12-04 09:19 来源:《纵横》1993年第5期 作者:王承鼎 查看:

坐落在南京紫金山上的孙中山先生陵墓,实为不可多得之瞻仰游览胜地。其间关于丰富多彩之庭园设计,林木花卉之培育管理,珍奇名贵品种之搜罗引进,均煞费苦心。

  紫金山绿化工程

  紫金山绿化工作:该山总面积达457万亩,海拔448公尺。当时的紫金山荒山多,除灵谷寺、明孝陵、茅山顶万福寺及原造林场场址略有稀林点缀外,其他绝大部分岩石裸露,满目荒芜。为了达到全山绿化,便划全山为七个分区进行育苗造林。如陵墓区南区、东区、东北区、北区、西北区、西区(兼筹备植物园)。每区设有技术管理人员和若干工友,育苗造林,限三年完成全山绿化。其中由于陵墓区无育苗场圃,加之本身绿化工作繁重,山上造林任务由南区承担。当时造林所选树种为黑松。以其生长快,适应性强,加之又是常绿树,容易成林改观。植树五年后即成林,郁郁葱葱,蔚然深秀。

  1934年至1935年,紫金山松毛虫为害猖獗,治虫是全陵园的一项重大任务。松毛虫为害,蔓延到紫金山的南面,尤以陵墓后山为最严重。动员的单位除整个园林组外,还有前中央农业实验所的植保组和就近的驻军、教导总队的全体官兵。出动人数之多,竟达万人以上。当时捕杀方法,完全靠人工击落,用剪子剪死。后来又用一种胶质,在松树主干离地20公分处,涂上一圈,使击落的松毛虫不能再往树上爬。对初生的幼虫,则用手捉。可见当时植保科技之落后。

  陵墓区建筑物

  陵墓区内所兴修的各项建筑物,大部分是奉安时各省及华侨所捐献的款项。现分述如下:

  行健亭:又名“广州纪念亭”,是广东省捐献,位于中山大道与明孝陵路口。工程为姚新记所承包,完成于1933年。亭内彩画,系请北京老艺人所绘。四周绿化,系本人规划施工。所用苗木,系南区苗圃供应。

  永丰社:位于行健亭对面马路南,占地亩许,半宫殿式建筑平房三间。当时用作陵园商品销售所,前面有大草地。毁于抗战期间,草地广场仍在。

  音乐台:位于陵墓前的低洼枫香密林间,取其地势低,奏乐有回声。由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利源公司承建,完成于1933年。后台有半圆形龙头吐水大屏风,挡住作乐回声,更为动听。屏风高大,颇为雄伟壮观。尤其是深秋季节,红叶林与白屏风互相辉映,颇富画意诗情。台两旁有大紫藤架陪衬,并种有丹桂、木香,浓香四溢。台下有荷花池,池上面为斜坡大半圆形草地,为欣赏音乐时,群众席地而坐之所。草地外又有紫藤架环绕,结构紧凑,架外植白玉兰。再外坡为排水沟,外栽垂柳、碧桃。最外围则是枫香密林。一年四季都有香花茂林点缀其间,颇为雅致清新,令人流连忘返。

  二道沟水榭:位于二道沟水坝上边山脚、坝水连接的地方,系捐献款兴建,陵园工程组顾文钰工程师自行设计施工,完成于1932年冬。榭的西边,有五亩许的草地一片,临水环栽垂柳碧桃,草地边缘栽有三五丛落的四季花木。上边由陵墓去灵谷寺、体育场的堤道,两边夹植白玉兰。池塘仅蒲草滋长其中。池塘过去,又是一片梅林。群芳汇集,竞秀争妍。春有桃柳映水;夏则玉兰飘香;秋有红叶傲霜;冬则寒梅怒放。一年四季,鸟语花香,不愧是陵园一块风光幽美的游览胜地。

  光化亭:系捐献款兴建,是林森找来福建石工蒋源成承建的,全亭无一根木料和一块水泥,全部石块结构,完成于1934年。由于亭址位于松林中,施工时,四周隙地不多。除栽植小型灌木外,不宜栽较大花木。

  陵园管理委员会会址:原系宫殿式建筑,当中办公厅,后为半圆形宿舍,位于陵墓东侧,相隔一山一沟,完成于1932年。全毁于抗战期间,片瓦无存。

  藏经楼:系捐献款兴建,位于陵园管理委员会东,灵谷寺西,半山间,全为宫殿式建筑,完成于1936年。抗战及“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已修葺一新,辟为孙中山纪念馆,对外开放。

  桂林石屋:位于藏经楼东,灵谷寺西的半山上,是陵园工程组杨光煦工程师设计施工,完全用本山石材筑成高级平房五间,四周松林,中广为增植桂花,故取名桂林石屋。系林森的别墅,毁于抗战中。

  陵园图书馆:捐献款兴建,陵墓工程组自行设计招工承建,完成于1935年。该馆位于墓道西边松林中。抗战期间,作为陵墓办事处,未遭破坏。抗战胜利后为陵园管理委员会总务、警卫两处办公地点。

  陵园警卫处:位于陵墓西万仙桥桥旁,专为保卫陵墓的警卫办公处所和营房。共有平房40余间,环成四方形的一座营房。全毁于抗战期间,片瓦无存。

  紫霞洞:位于原万寿寺西边,原有房屋两处,各供有道、佛两教神像。中山陵园成立后,曾加以修理。靠洞有流水水池一处,供人游览,设有茶社,品茗者不少。下边靠山崖一处,修葺后作为林森修心养性的别墅,不向游人开放。两处全毁于抗战期间。下边于1936年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此建有防空避难所一处,作为蒋介石避难指挥所,今仍存在。日本投降后,陵园警卫处长马湘六十寿辰之际,曾在此设宴招待全陵园职员。

  永慕庐:建成于1929年,是孙科守灵的别墅,位于陵园的东北角原万佛寺的所在地旁边,有高级建筑平房十余间。自来水供应是从山下水井泵压上山的。毁于抗战期间。

  陵园自流井:位于陵墓西休息室后的山洼处,井深3000多米,是上海一家美国凿井公司承建。井水不加压自然外流,加压供陵墓绿化用水,永慕庐、警卫处的用水都由此井供给。后来四方城园林组用水,也是由此井水源供应。井前建有能容1000多立方米水的长方形蓄水池两个,日夜用火油机抽水,储存池内备用。

  紫霞洞西山沟大水库(紫霞湖):能蓄水万吨以上,当时系用此水库水源供应游泳池用水,于二道东山头还建有节制水塔一座,此项工程系陵园工程组夏行时工程师设计,应用捐献款包工承建,完成于1936年。抗战期间沿路水管被日军挖走。此水库位于明孝陵东,陵墓西。

  陵园的东西新村:陵园管理委员会划出二道沟以下的东西丘陵山地,面积近五六百亩。南京政府中央部长以上官员,可以在陵园新村领三亩一块的土地建筑别墅,当时领有土地已兴建别墅的,东新村有陈果夫、马超俊、李烈钧、陈公博、陈公哲;西新村有陈树人、汪精卫、陈璧君、曾仲鸣、张治中、林森、张学良、何键等。他们的别墅盖成后,都来找园林组傅焕光主任代为完成绿化任务,为此,傅主任便交代指点,嘱我就近一一为之植树绿化。其中有的还要为之设计曲桥、茅亭及游泳池等。由于我当时年富力强,对庭园设计布置深感兴趣,勤于琢磨,因而能及时完成任务,较好地表现出庭园设计布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延辉馆:1946年孙科在行健亭后,明陵路南重建的守灵别墅。建筑华丽壮观,完全是当时的现代化,式样新颖。有的材料来自美国,如大门口玻璃墙砖。南面无墙,改用大幅块的整片玻璃作墙。客厅内的小块麻栎拼成的花纹地板,系美国木工做成,屋顶上降温防暑设备一应俱全。室外近15亩土地的庭园设计绿化及挖水池,全是我率领陵墓区工友为之设计施工完成。为时达一年之久。

  陵墓前的茶棚:设立于1928年,为了便利游客休息饮茶,当时有白布篷式的茶棚11处。每棚编号从1号至11号。即招收当时在墓旁卖茶水的人,一律归到11个茶棚内,既不收税,又不打地租,只要求整齐划一,注意清洁卫生。茶桌藤椅由其自置。一直到解放初期,还是如此。

  (选自《纵横》1993年第5期,作者系原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总务处园林组技术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