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陵墓建筑追忆(2)

辛亥革命网 2015-12-04 09:19 来源:《纵横》1993年第5期 作者:王承鼎 查看:

坐落在南京紫金山上的孙中山先生陵墓,实为不可多得之瞻仰游览胜地。其间关于丰富多彩之庭园设计,林木花卉之培育管理,珍奇名贵品种之搜罗引进,均煞费苦心。

  陵墓区办事处

  陵墓区办事处成立于1928年春,办事处房屋系就原来的万寿寺加以修建而成,计有前后三幢,前进五间为办公室及职员宿舍、工具室等,中进六间,其中两间为厨房,四间为警卫处、总务处职工家属占用,后进楼房八间住工友。室外有隙地亩许,种植有似锦繁花、如茵绿草,布置雅洁整齐、别具风味,惜全毁于抗战期间。陵墓区当时设技术兼管理员一人,工友50余人。陵墓区的职责是除了重点美化、净化(当时有固定的六名专职清洁工友)陵墓外,还要兼顾陵墓区所属名胜、亭台等诸方面的工作。陵墓区所辖范围甚广,工作也较繁重。

  陵墓植树工程

  1927年,我在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工作,任技术员。1928年春,造林场为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接收,成立中山陵园。造林场的职工、房屋、山场全部划为中山陵园辖管。当时分配我担任陵墓植树的筹备工作,和总工程师刘梦锡先生一起生活在陵墓工程办事处。我负责陵墓植树换土工程,须经常检查督促。由于陵墓建筑在石头山上,植树铺草都得换上好土。有的地方,还须起去石头,重新添上好土才能栽树,工程相当浩大。如栽树地点的开坑,有的范围宽达三米,深两米以上。开坑不能用炮轰,怕影响已成建筑物如墙根、平台的质量,全是由石匠开凿成坑,随即用驴马从山下运来好土,填实夯紧,要搞得及时,否则,风雨侵袭,可能倒塌。刘工程师一再提醒不可大意,免出事故。所用土方之多,目前陵墓西边还可见到当时取去土后留下的一个大池塘,面积达五六亩,深四五米。

  1928年冬,园林组主任傅焕光先生委托当时的江苏农场场长徐又青先生去日本购买雪松、龙柏、吉野枫、平头松等名贵苗木,又从苏州、无锡、上海一带,购买广玉兰、桧柏、盘槐、海桐、平头柏等珍品。这些树苗于1929年早春相继运到,随即定植于事先已安排好的地点。如平台的八株大雪松高达三米左右,墙根的32株龙柏,高达二米七八,都是从日本购来。由于起苗、包装都做得踏实、细致,加之栽植后管理周密,当年全部成活,无一枯萎。至于植树地点安排,有的是根据建筑图上的决定,而大部分是傅焕光先生邀请国内有名的园林绿化专家范笑颜、章君瑜两先生和森林专家唐迪光、宋时杰两先生来到现场研究决定的。

  关于陵墓其他树木的定植情况,分述如下:

  墓室后围墙根一圈植广玉兰,采自上海,中间植梅花数丛,系由无锡运来;

  平台下大石级两旁植桧柏,采自苏州;

  平台下大石级两旁植吉野枫,采自日本;

  平台下大石级两旁植石楠、海桐,采自苏州;

  靠围墙植白皮松,采自北京,共植三排;

  碑亭旁植黄野绿篱,采自苏州;

  石级两旁植垂龙桧,采自上海;

  陵门前植平头桧柏,采自上海;

  陵门后植丹桂香榧桧柏,采自上海;

  陵门两旁围墙根植白玉兰,采自上海,共植三排;

  两旁休息室直抵陵墓头植银杏,采自南京金大农场,共植两行,植后第二年结果;

  陵门前两块广场植黄杨球,采自上海;

  斜坡植平头松六株,采自日本;

  墓道两旁植大桧柏,采自上海;

  靠中央墓道植中国槐,采自北京,共两行,后因参差不齐,改植南区育成之三年生雪松,至今树冠雄伟,早结实;

  墓道头植大雪松六株,系由上海工部局赠两株,来自日本四株,现保存一株双头的;

  墓道东西植大石楠两株,系南京本地所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