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中山纪念堂三问
辛亥革命网 2011-08-22 00:00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成智 查看:
为什么同样是中山纪念堂,广西、广东等地能够做足文章、游客盈门、影响广泛,而海口中山纪念堂建成时间如此之早、海南与孙中山渊源如此之深,这一建筑竟沦落至可能成为电动车卖场的境地?在媒体的呼吁下,海口中山纪念堂也许暂无改换门庭之虞,但对于有关部门来说,怎么保住这座建筑,怎么让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建筑更好地活着?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一切与孙中山、与当年那场敲响腐败昏庸的清政府丧钟的革命有关的信息,都分外引人注目。
然而,在网上百度“海口中山纪念堂”时,海南日报记者发现,这座建成于1926年、曾经见证无数历史风云的著名建筑,出现频率最高的竟是与“电动车”扯在一起。今年6月末,媒体披露,中山纪念堂正在装修,将变成电动车展销厅,一时公众哗然。最终,在文物部门的介入下,中山纪念堂变身卖场的打算暂时作罢。
探究中山纪念堂的来历,以及孙中山先生与海南人的深厚渊源,我们再次发现,试图让中山纪念堂成为电动车卖场的做法,无疑是亵渎历史。
哪座中山纪念堂“全国最早”?
百度一下“中山纪念堂”,该词条宣称,“全国第一座中山纪念堂”是广西梧州市中山纪念堂。
新华网今年3月5日刊发的《广西梧州中山纪念堂进行维修》一文亦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梧州各界开始筹建中山纪念堂并于1928年动工建设,1930年10月建成,是国内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有意思的是,对于梧州中山纪念堂的“全国最早”一说,孙中山的家乡人早就有不同意见,据广东媒体报道,2003年11月,广东梅州大埔县三河坝镇《三河中山纪念堂记》碑石重见天日,“石证”大埔县中山纪念堂建于1929年,一跃成为“全国最早”。
海南日报记者无意替海口中山纪念堂争“全国最早”,但凭借手中两部权威志书,亦可窥见上述“全国最早”经不起推敲:
1999年12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海南百科全书》,其“海口中山纪念堂”词条,清楚地记载“海口总商会于1926年发动商界捐资修建”;
2004年12月,凝聚海口修志者心血的《海口市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文博事业”篇收录“海口中山纪念堂”时,更是明确“该纪念堂位于文明西路北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20平方米。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发动商界等捐资筹建海口中山纪念堂及中山纪念亭。中山纪念堂于次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1926年中山纪念堂落成后,同年还在大英山北麓大道北侧建有中山纪念亭一座,因暴风雨肆虐,40年代已倒塌损毁。1964年纪念堂拆除重建……”
对比国内多座中山纪念堂的建成时间,记者发现,海口中山纪念堂,极有可能是全国建成最早的中山纪念堂!
无论是梧州中山纪念堂、还是大埔县中山纪念堂,都在追溯所在地与孙中山先生渊源。那么,自古孤悬海外的琼崖,为何会在第一时间筹款修建中山纪念堂及中山纪念亭,孙中山到底与这块土地、与海南人有何渊源?
孙中山与海南有哪些渊源?
1988年,当海南正式以一个特区省的新面貌示人时,许多学者纷纷回溯海南建省的源头,从张之洞、岑春煊直到孙中山,但毫无疑问,孙中山先生对海南改省倾注热情之高、见解之精辟及其影响力之巨,远超前述官员。
2008年11月,学者钟一曾撰文《1912,海南改省风云》,细述了90多年前,孙中山在与广东旅京同乡谈话时,从战略地位、实业开发等方面,系统地抛出海南改省设想,其后,又写成《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详细论述海南改省之深远意义。
在修建铁路方面,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有大陆铁路修到雷州半岛最南端的海安,然后于“海安再以渡船与琼州岛联络”的规划。
也正因如此,半个多世纪后,当海南建省、粤海铁路通车这些宏愿相继实现时,海南人都会感念孙中山当年的深谋远虑。
我省知名文史专家符和积告诉记者,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奔走海内外,结识甚广,但追随其身边而又对其革命生涯影响颇大者,不乏琼崖身影。
首先要提到的,当然是宋耀如。从1894年孙中山和宋耀如经友人介绍在上海结识,到其后整整二十年时间里,宋始终是孙中山政治上、财政上的忠实追随者,他冒着杀头的危险,在其印刷厂中印制反清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宣传品。在危难时刻,他在上海的寓所,也是孙中山的避难所和革命党人的联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