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光复南京之役与文学(下)(3)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郭长海 查看:
这虽然是一幅演出的商业厂告,但大体上能看出这个剧本的基本内容和情节结构,以及人物的活动情况。可惜此剧本没能流传下来,我们无法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所幸的是,描写南京光复之役的剧本,如今竞有一个流传下来,达便是任天知编的《共和万岁》。
《共和万岁》全剧共12幕。由江浙联军已兵临城下,南京被包围写起.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写围城中的两江总督署,张人骏,铁良等上层人物已慌作一团,不知所措,纷纷作弃城逃跑之计。而顽固派张勋则口出大言,声称要固守孤城,并要旧军、驻防旗兵都换上他的旗帜。这时,各个官僚,上上下下都把眷属送出城去,就连张勋也把新得的宠妾小毛子派兵丁护送出城,则其心中慌乱可知。第四幕,第五幕是全剧的重头戏,写联军攻天保城,以及攻克南京两件大事。第四幕写联军的组成和活动。整个一幕,没有主要人物出场,没有一句台词。所看到的,只是部队的调动,军士们依次掮捻,步伐整齐的走过场,还有女子北伐军殿后。这样安排,烘托了江浙联军雄壮的阵容,显示了强大的力量,第五幕也如同第四幕一样,没有主要人物的对话,只见群体活动,先是人民站在城上欢迎民军;次则张勋杀人,抛尸城下;次则联军围城,“城内炮声隆隆,火烧独天,哭号之声不绝”;次则张勋顽扰,次则联军发大炮,破城而进,次则张人骏,铁良狼狈逃窜;次则张勋兵败逸出,均由别门绕城一过。以下是第六幕写张勋爱妾小毛子逃跑时的狼狈。第七、第八、第九三幕所写,环境移至北京,王公大臣,贵族皇帝乱作一团,同意退位,以及袁世凯专权。第十幕,写上海议
和,第十二幕写五族共和,中华民国成立,这是全剧的高潮。
总而言之,《共和万岁》这个剧本适时地反映了攻克南京之役的经过,歌颂了江浙联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取得的最后胜利。从中国话剧史的角度来看,这个剧本如同前边所述三个“血”,明显地表现了文学或戏剧为政治服务,为社会现实服务,为革命斗争服务这一基本原则,在辛亥革命文学史上,是值得大写上一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