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光复南京之役与文学(下)(2)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郭长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若论对南京光复的描写,这两,辛亥光复南京之役与文学(下),
    

      小说《金陵秋》中还有另外一组人物,写得更为生动一些,这就是王仲英和吴秋光这一对恋人,王仲英是一位世家子,与述卿为世交,在其幕府中任参谋之职,参与擘画军国大事。特别是在攻克天保城之战中,仲英亲临前线,指挥杀敌,不幸中弹倒地,但他仍然裹创再起,与士卒共进退,表现了极为英勇顽强的精神。

    小说中除了写仲英的英雄战斗神之外,还写了他和一位知识女性吴秋光的爱情故事。吴秋光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对革命党人抱同情态度,对当时一些女性组织的女子救国会,女子先遣军,女子北伐军等,都很支持,但对她们的大肆张扬,自我标榜等过分表露的行为却极不赞成。她认为,在当时条件下,女性只适宜作红十字会的工作,即救死扶伤的慈善事业,所以,她可以捐款,可以签名,但绝不去上街,书中写她在仲英受伤之后,为他看护,观察病情、换衣换药、打针进食等,都非常周到。待仲英病情好转之后,两人的爱情种子早已播种其间。出院之后,正值述卿受排挤之时。两人遂相约,同至上海,终谐连理。

    这一段英雄美人的故事,穿插于以战斗故事为内容的《金陵秋》之中,颇为小说添一道亮丽的色彩,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然而,这一段情节却不是节外生枝,而有其实事作本。原来,林述庆帐下有一员战将,各林之夏,乃故人之子。故人临终之时,将之夏托付给林纾。林纾把之夏培养成人,送其读书,进军事学堂,在他投身行伍时,恰在林述庆的部下。攻天保城时,血战终宵,身中枪弹,更不下火线,表现极为英勇。盖林纾是以实人实事的基础,写来尤为感人。至于那位女性吴秋光,也有其人,这便是林之夏的夫人陈贞慧,当时虽然未在军中,但是和林之夏也是伉俪相得,情好日密。书中的爱情片断,出自林纾的虚构,是为了增加小说的感人力量。

       《金陵秋》出版之后,一直影响不大。因为大家都热衷于读林译小说。时过不久,林纾好在新文化运动中被打倒。此书遂同遭厄运。今年适值辛亥革命九十周年,遂将其发掘出来介绍如上,以作纪念。

      这个时期的戏剧活动十分活跃。这些戏剧演出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现实性,多取时事入戏,而且随演随编,随编随演;二是它的技术性,多取声光化电诸般新技术,舞台上炮火闪烁,声音隆隆。海外江山,天界魔境,喷泉溅水,空中飞技,无不可制,无不可仿。使观众大开眼界,大受刺激。

      这一年又是多事之秋,继广州起义之后,又有成都血案,风声鹤唳黄鹤楼的武昌起义,龙盘虎踞的金陵城光复,反映这些革命活动的戏剧有《广州血》、《成都血》、《鄂州血》以及《秣陵血》,合称“四血”。

      《秣陵血》是一出时事戏,描写攻克南京的军事活动,剧本今未见,据当时的报道说:    歌舞台特请新剧家名编排时事警世新戏

    秫陵血

    新添油画胜景光复各军服饰

    真枪炮炸弹

      沪上舞台林立,各有所长。勇于献技,以悦各界赏鉴。此剧虽然沪上颇有演唱之者,然不得真相。本台所    排此剧,军界各家以临阵随征目睹之实情编成。内中情节与众不同,如红十字会男女荚杰战地涉险、拯救同胞。

      林都督阅操,会议出师,浙军攻孝陵卫,广军攻鸟龙山,镇军攻麒辟门,敢死队夺紫金山,王有宏、董开基受

    伤阵亡,抢尸回营,张人骏赠棺榔,都督改装私访,查看地势,梦中谅醒,率队出师,以表爱国爱民之情,三大巨巡城观阵,请领事过营说和,小毛子携资被获,张勋率溃兵出城.荚领事绅商界公蜀某劝,赵统领仗义投降……内中加有洋操洋鼓洋号,快炮炸弹,有声有色。令观者犹如目赌。南北战争之实际,均能曲曲传出。而布景鳊排之事宜,日夜排练,一俟纯熟,择吉演喝。届期务请各界惠临赏鉴,才知本台实事求是,所言之虚不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