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寄语十八大
辛亥革命网 2012-11-05 00:0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郎秋红 周立权 毛咏 李鹏翔 李娜 伍晓 查看:
只要党实实在在给百姓办事,就会得到拥护
十八大召开前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分赴各地,聆听基层党员心声。国力日益强盛,民生极大改善,接受采访的基层党员对十八大充满期待,期待着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改革创新,加强党在基层的影响力,领导全国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为老百姓做了很多
大好事、大实事”
79岁的于丰年有着40多年党龄。他是一汽退休职工,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司机,从第一辆红旗下线到最新投产的红旗H7,他经历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仿国外到自主创新的全过程。
说起这些年的成绩,老于格外自豪:“现在大街上跑的到处都是一汽的车,特别是咱的红旗H7,装上了国产的发动机,了不起啊。实现了一汽几代人的梦想。”
和于丰年一样,不少普通党员向本刊记者历数了近10年来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各领域的发展成就,“神舟上天,蛟龙入海,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提起今年全国粮食生产“九连增”,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长发村党总支书记崔英说,党中央这两届班子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大好事、大实事,免征农业税、种地给补贴、泥草房改造、新农保……农村形势越来越好,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都不断增加。
“现在土地外包一垧(10亩)8000多元,直补2000多元,农民得老实惠了。”崔英补充道。
湖北省监利县新沟镇农民党员朱建华在当地很有名气。2007年,他曾将留存14年的“农民负担卡”——自1993年以来每年缴纳的各种税费凭证,作为礼物献给党的十七大,当时被媒体称为“农民手中的中国历史”。
“免收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党的好政策农民都记在心里。”五年过去了,朱建华这样说。
地处新疆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各类种畜的繁育基地。当地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马龙说,一排排崭新的牧民定居新村如今已经取代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和简陋的干打垒土坯房,天然草原保护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更使得草原得以休整恢复,千家万户各族牧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补偿。
马龙说,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吹响了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号角,一个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脚步已经在古老的伊犁河谷踏响,“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投递员尼玛拉木工作的地方,在梅里雪山下、澜沧江边。雪山峡谷之间散落着许多藏族村寨,由于交通和通讯不畅,邮路曾是一些村寨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
“我们边疆民族地区的面貌日新月异。以前很多村寨不通公路,老百姓过澜沧江要靠溜索,很危险。”尼玛拉木说,“现在绝大多数自然村都通了公路,澜沧江上也修了吊桥,汽车可以开进村寨里,邮政投递更方便了。以前当地没有通讯信号,现在信号几乎覆盖了所有村寨,家家户户都有了手机。”
一件件“大好事”、“大实事”,都看得见摸得着。2004年,于丰年参加了一汽鼓励本厂职工购买轿车的活动,以优惠价格购买了一辆夏利2000新款轿车。2011年,家里又买了第二辆车,也是一汽生产的,奔腾B50。于丰年说:“从当司机到有自己的车,从夏利到奔腾,咱老百姓的生活就像车的档次一样,不断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