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先祖王叔鹤

辛亥革命网 2021-03-24 14:26 来源: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 作者:王文述 王文通 查看:

辛亥革命烈士王叔鹤是我们的祖父。祖父名治芗、鸿芗。1906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临危受命,出任黄县副民政长,为军民筹集经费,维护地方治安,深孚众望。

  辛亥革命烈士王叔鹤(1865-1912年)是我们的祖父。

  祖父名治芗、鸿芗,字秬生,号叔鹤,龙口市菜园泊村人。清光绪丁亥(1897年)廪贡生,肄业太学,蒙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烟台市福山区有纪念馆)赏识,知名京师。甲午战争中参与筹办地方团练,并创立阜林会社,倡兴林业。乙酉(1897年)当选为山东咨议局议员,参加保矿活动,奔走于上海、青岛各大商埠募捐,拟筹款赎矿业。1906年加入同盟会。先后在家乡创办开成小学、风山师范学堂,担任黄县教育会长。辛亥革命中,临危受命,出任黄县副民政长,为军民筹集经费,维护地方治安,深孚众望。清兵反扑,坚守县城,城陷死难,终年47岁。

  祖父是县内著名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为心不旁鹜地寻求救国道路,他将全部家务交付祖母经管,以身许国,从事政治活动。在山东咨议局的“清流党”中,他与丁佛言、王揆尧齐名。三人志同道合,主持正义,不畏邪恶,又都是黄县人,时人誉为“诸葛三杰”。

  祖父的苏体楷书在地方上颇有影响,为黄县“八大家”之一。许多人慕名远道而来求他写字。当时我们不理解祖父为什么那样不厌其烦、有求必应。后来才知道他是借此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民主革命宣传。

  家中墙壁上曾挂了不少祖父书写的字画。记得母亲屋里有幅他题写的对联:

  “天上月圆三五夜,庭前树满八千秋”。

  祖父加入同盟会后,变卖了家中土地。在济南芙蓉街开了个东兴源皮货店。表面是做买卖,实际是借经商筹集革命经费,借店铺做革命党人的联络站。直到我们20多岁时,父亲才将“东兴源”兑了出去。回来时带回祖父一些遗物。其中有字画、书籍、日记、手稿。

  祖父还筹集资金在菜园泊、黄格庄创办了两处学堂,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革命青年。

  山东独立前,祖父见县内有人私贩铜元,出面劝阻。对方仗势诬陷祖父受贿,控于官府。祖父一连三次上书抚院要求对质,后竟被高等审判厅诱拘,延宕数月不予审理。祖父在狱中借酒浇愁,将抒发愤懑的诗词涂写于四壁。武昌起义爆发,山东各界联合会响应。祖父由同盟会员、栖霞县人谢鸿焘等出面具保获释。祖父出狱后,即向各界联合会建议:应将联防营与新军合为一体,取德州兵工厂;接收财政、交通等机关……事不宜迟,迟必生变。

  山东独立取消,祖父回家闲住了几天。本拟借资去湖北投奔革命军,后被王曼生等婉留下来。烟台举义,登州光复,黄县响应,被推举为黄县副民政长。迎接民军,筹集军饷,抵御清军反扑,忙得昼夜不归。

  县城被困,不久失陷。领导人多退往登州。他以为身负守土之责,应与县城共存亡,坚持不走。当时我们姊妹尚少,姐姐文述5岁,妹妹文通4岁,刚刚记事。

  只记得祖父去省城打官司期间,家中官差不断,经常受到搅闹、骚扰,老少不安。及祖父回来,家中更是人来人往,多是议论革命,抨击时弊。年底,形势吃紧。祖父说他在革命党,怕清兵反扑来,让家里人暂到外地躲一躲。

  时值除旧迎新,春节到来之前。我们姊妹随同母亲,姨奶奶(祖父丧偶后未再娶,只纳一妾,我们称她姨奶奶),由大舅引路投亲避难。为防土匪劫道,把钱搭子背在身上,冒着严寒上了路。大舅在前面徒步走,我们乘大车后随。

  当时满清政府有告示:谁窝藏革命党杀全家,告发者重赏。有些亲友怕受株连,见到我们又惊又怕,不愿收留。

  我们先在城东毡王家村姨姨家吃了晚饭,连夜直奔莱山前蒋家,听听风声很紧,又投宿到外祖母一个亲戚家中暂住。这家亲戚还不错,同情我们,留我们一家住了近半月,过了春节。这十几天,我们姊妹不能自由活动,白天也躲在被窝里,不起床,不出门,以防让街坊发现,走露风声,被坏人告发。

  正月十六日,长工王连春赶着大车来接我们回家。大车在园子前停了下来,二祖母、四姑奶奶正在上房等我们。母亲见她们热孝在身,大惊。赶忙询问,才知道祖父已被清兵杀害。母亲和姨奶奶恸哭起来。

  我们先在园子里住了几天,见没动静,才敢进家。进家一看,家中已被洗劫一空。当时父亲外出避难还未回来。

  这段时间,家中面徒四壁,室如悬罄,生活用品全靠亲友接济。

  祖父的遗体一直厝放在村中祠堂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