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倒袁对外联络的李宗黄

辛亥革命网 2018-06-01 09:26 来源:云南文献第19期 作者:李文澜 查看:

公元一九一五年,我的叔父李宗黄,同盟会员,鉴于袁世凯解散国会,毁弃约法,复辟帝制,乃向唐督军继尧请缨,上书自荐,适唐督军亦有借将之意,热忱欢迎其回滇。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势力笼罩全国,其实力已深入长江流域,当时冯国璋坐镇南京,雄踞东南,倪嗣冲占安徽,王占元督师湖北,李纯据有江西,张勛盘据徐州,卢永祥镇守淞沪,曹锟第三师驻守岳州(后调四川),他们作为袁世凯防范中华革命党的前哨。这些北洋派将领,多数听命于冯国璋,以他的态度为进退,受他影响较深,因此,如果争取了冯国璋,也就有利于争取这批将领。

  云南在筹划起义时,重视联合省外反袁力量,先后派刘云峰赴江苏,(后回滇)赵伸、吴中桂往广西,李植生赴四川,杨秀灵到湖南等地活动,鼓吹他们倾向护国运动,分裂北洋派力量。

  公元一九一五年,我的叔父李宗黄号伯英,云南鹤庆县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同盟会员,时年二十八岁,曾在江苏都督林述庆部下任营长、冯国璋处任上校参谋,鉴于袁世凯解散国会,毁弃约法,复辟帝制,出卖中国,并和日本帝国主义订立了二十一条约孤愤难抑,乃向唐督军继尧请缨,上书自荐,适唐督军亦有借将之意,热忱欢迎其回滇。一九一四年九月十四日,他由江苏起程回滇,共襄义举。

  民国五年云南起义,护国讨袁前,唐继尧派李宗黄、唐继虞为护国军都督府驻沪全权代表(唐继虞后因迎护蔡锷未成行),携带唐继尧致孙中山先生、陈其美(英士)、陆荣廷、梁啓超、冯国璋的五封亲笔信,于民国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由昆明赴港沪,与反袁各派力量洽商促各党派乃至海外华侨、名流、耆彦,通力合作,一致讨袁。

  广西督军陆荣廷素与袁世凯的矛盾尖锐,为了促陆早日响应起义,李宗黄过港时,把唐继尧致陆荣廷的信,交给了陆的义子曾彦请他转交,随后还在上海会见了陆荣廷所派迎梁(啓超)特使唐伯珊(绍慧)进行了联系。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是反袁的重要力量,也是云南起义的首要联络对象,唐继尧派李宗黄赴上海时,即转交致孙中山先生一封信,由云龙撰稿,唐继尧签署,其原文:「我公撑天一柱,领袖羣伦,窃盼登高一呼,俾羣山之响应,执言仗义,重九鼎以何殊,除已密函海内外同志,一致进行外,并派李君宗黄驻沪,密与各方面同志,相机接洽,或为楚材之借,或为蜀钟之应,或拨戟以共锄众魁,或解囊而乐输义粟,总期早除袁逆之大憨,复我民族之自由,如蒙训示,当由李君就近趋候禀呈一切,切盼赐以南针,俾有遵守,翘詹伟函,毋任殷拳」。待孙中山先生收到函时,云南护国起义已经爆发。

  为此,孙中山先生覆信表示,中华革命党和他本人绝对全力支持云南首义护国军的壮举,并命陈其美负责洽商办理。由于孙中山先生的全力支持,云南都督府聘请陈其美为顾问。

  李宗黄在沪和中华革命党其他负责人如吴稚晖、叶楚伦、邵力子、于右任、戴传贤、丁景良等人,建立了密切合作,又与长江中下游的何成濬、彭允彝、谷钟秀等建立了联系,筹商发动长江上游各省起义,壮大讨袁声势,削减了袁军护国军的压力。

  接着与申报负责人叶楚伦、邵力子积极鼓吹登载云南护国起义,袁逆所订卖国条约,复辟帝制以及各党各派团结联合一致声讨等情况,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团结了立宪派首要份子康有为、梁啓超、岑春煊、孙洪伊、汤化龙等,力促各方赞助、响应起义、壮大声威。

  此外利用云南在沪的《丙辰通讯社》,专门刊载北洋军阀的动态、包括北洋部队的进退,调遣和军官升调等消息,利用北洋派系内部的互相猜疑,倾轧、分化瓦解北洋军,以展自己的志气,减敌人的威风。

  民国四年底,着名的立宪派梁啓超,从天津到上海后,李宗黄持书至梁的寓邸(上海静安寺路)访问,请求梁啓超协助,潜入南京,敦促冯国璋响应起义,梁啓超非常热情,积极予以支持,梁说:「这件事,很容易办,不但我和华甫(冯国璋别号)很熟,而且反袁称帝立场一致,尤其在华甫幕中,还有两员反袁最力的人物(指胡嗣瑷、潘若海),你放心,一切我自会为你安排妥当,你要到南京去,随时可以成行」等语,出自肺腑之言,相见甚欢。

  这是利用北洋派内部矛盾,争取冯国璋,也就是利于争取更多的将领,所以唐继尧说道:「争取冯国璋倒袁,不啻为护国军凭添十万大军」,为此,唐继尧指示,李宗黄速赴南京。

  李宗黄在陈其美、梁啓超、孙洪伊等人的大力帮助下,先后两次在南京见冯,递交了唐继尧的信函,说动了袁世凯心腹大将冯国璋中立。冯当即表示:「有滇发难,当继踵而起」,以致浙、皖、沪、赣各地袁军二十万人,不敢远调川湘,唐并许诺倒袁成功之后,举冯国璋为副总统的高位,对冯国璋很有吸引力。当袁世凯密电冯国璋「唐逆继尧派李宗黄驻沪,煽动军队,图谋不轨,着即严拿究办,如不克解送北京时,仰即就地正法」的命令到达南京时,冯不仅未执行命令,相反的与云南订立了三条协议,如:㈠唐推翻帝制,再造共和。㈡长江中下游与冯有关之北洋部队,如张勛,王占元,李纯,卢永祥,杨盖德等,保持中立,不与护国军为敌,拒绝袁世凯调遣入川,入湘之命令。㈢必要时,冯国璋负责联络长江各都督,发表通电,请袁世凯取消帝制,亟筹自全。同时与云南互为表理,揭布调停时局办法。唐继尧立即覆电赞同。

  由于冯国璋对袁世凯态度的大转变,兵不血刃遂牵制了北洋军阀部队二十万的兵力,大大减轻了对护国军重大压力。

  民国五年三月,护国第一军蔡锷部进占叙府,綦江,向卢州进攻。第二军李烈钧部进至贵州麻阳,道江。第三军唐继尧部进驻广西百色。同时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浙江、陕西等省,纷纷独立,响应云南起义,三月二十二日,袁世凯深感人心大变,事无可为,正式宣布取消帝制。

  六月六日,这个曾经猖獗一时不可一世的封建大独裁者,大卖国贼,气绝身亡。

  李宗黄在沪联络,赴汤蹈火,曾一再被通缉,对云南起义,护国倒袁,对共和再造,着绩甚伟,功成叙奖,升任云南都督府少将参谋处长,黎大总统(元洪)授与陆军少将,三等文虎章,国父孙中山先生去函李宗黄,曾云:「唐公命带之材,首倡义举,大功昂建,处为摀谦,诚可以全国军人之表率。阁下既深投契,遂佐戎机,长揖参军,展足别驾,相得益彰,良用为慰」以资激励。

  所以,孙中山先生说:「云南起义,与黄花岗之役,辛亥武昌之役,可谓先后辉映,毫无轩轾。」

  诚然云南起义,护国倒袁,终于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