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难先与社会上层人物的亲与疏(4)

辛亥革命网 2017-11-22 09:2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铭玉 张铭淑 查看:

祖父张难先诞生于清朝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三月三十日,逝世于一九六八年九月十一日,享年九十五岁,历经满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代。

  一九五三年,张难先夫人陈懿病逝。包括董必武在内众多好友送来挽联、诗词、信函。钱基博先生亲笔来信慰问:

  义老道座昨邮奉

  手题悼亡挽联敬悉

  襄勤夫人庐山游仙而诵

  事略备款阃懿博不敢漫以生荣死哀作世间语慰藉而眼看沧桑辛亥首义诸公能善其终者几人而究其所以不竞终由于自身者半由夫人不安于室者半博每诵曾子涸款列女传称“后世自学问之多徇於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家室既不见可法故竞於邪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士之苟於自恕顾利冒耻而不知反己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未尝不慨然太息如公之不以家自累而履险如夷如襄勤夫人之宠辱不惊而高朗令终屈指当世几如祥麟威凤之瞻望勿及而无疾而终之存顺殁宁又勿论也博每与老妻谈人生实难而生今之世无罪障即是福人如公之得位行道民具尔瞻而襄勤夫人作配贤豪席宠履盛易惹罪障而一尘不染过化存神此真盛代之福人也

  公伉俪情深自难为怀抑亦可以少纾哀矣贱驱卒是不快行动须人不能造奉慰聊布区区屡得舍弟书促归老兄弟一叙秋凉颇思回里一走不尽缕缕天暑酷热惟

  顺时珍重千千万万

  弟钱基博手奏八月

  张难先在筹建武汉屈原纪念馆过程中,得到诸如郭沫若、游国恩、文怀沙等大师的鼎力支持。三十年后,文怀沙先生于一九八一年九月著长文回顾这段友谊:

  “三十多年过去了——

  记得是一九五六年初,张义痴老先生由武汉来到北京,他经林庚教授介绍,认识了我和游国恩教授。张难先是旧民主革命的老辈,清末张之洞任两湖总督时,曾因叛徒告密下狱,后又曾参加武昌起义,在本世纪初就以刚正的民族气节蜚誉士林。所以我和游国恩对他久怀敬意,认识他,我们都很高兴。

  张难先主动来找我们,是因为他特别喜爱研读“楚辞”,又虚怀若谷的缘故;同时他似乎还义务承担了个义务,即为筹建中的“屈子行吟阁”搜集有关书籍、文物。我因寓处与难老相距甚近,约莫五、六年的光景,他几乎每周都屈尊来访。当时难老已望九高龄,尚兢兢业业,不耻下问;雅爱诗骚,老而弥笃。有时为了探讨一个很小的问题,就赶来我家拉着我一同去找鼎堂郭先生。如此好学不倦,老当益壮,实在是十分感人的。

  屈子“行吟阁”是钱基博老伯(钱钟书教授的父亲)命名的。后来其侧又建立了“屈原纪念馆”。行吟阁在武昌东湖风景区,环境甚为优美。当时我曾提出:屈原自沉于汨罗江,纪念建筑应该设在湖南,怎么设到湖北去了?难老掀髯大笑,很有风趣的调侃我:“你们楚辞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屈原死在汨罗江,湖南人愿意为诗人立祠纪念,谁也不能反对;但屈原生在归州,即今湖北秭归县,该是你们研究者的一致定论吧。为什么屈原的后辈老乡们不能为诗人立祠纪念呢?”我也笑了,我说:“你们湖北人为诗人立祠,我举双手赞成。但肯定屈原必然是湖北人,并说这是学人们的一致定论,却也未必。也有说他是巴陵人,即今湖南岳阳人的,见《一统志》;我们还有根据认为他是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人呢,君不见杜甫诗篇《最能行》乎?所以湖南,湖北,甚至四川都有设纪念馆的理由。只是行吟阁云云,总得有个根据,你何以知之‘行吟泽畔’的泽就在湖北呢?”难老带着得意自豪的神色说:“有屈原本人的诗篇为证:‘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见《哀郢》;‘吾将荡志而愉乐兮,娱忧。’见《思美人》。这就是根据。我想屈原为国捐躯前,也必然在汨罗江畔行吟,他行到那里,便吟到那里。行到江水和夏水之畔难道就喉咙出了毛病不吟唱了吗?所以行吟阁设在江、夏之交的武昌最为合适。”我抚掌大笑,向难老宣布无条件对他论点的悦服。

  几天以后,难老又来找我,携来他手书的一副大字对联,联文就是:

  去故乡而就远;

  遵江夏以流亡。

  然后他说行吟阁大门前应有一楹联,要求我出出主意。我建议用鲁迅先生所集《离骚》句,并找郭沫若先生书写。其文是: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鵊之先鸣

  难老沉吟良久,他说,这联语确是很好,但多少有些沉郁。放在解放后的屈原行吟阁大门前,应力求醒豁,最好用长联;用更响亮的句子,气派更大些。当时郭先生太忙,难老嘱我预拟一联,送给郭先生看看,他满意就照式书写,不满意就请他另撰。我如难老之情,也用《离骚》句,援笔集成一联云: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难老读后甚为高兴,当时就拿走了,想不到竟被郭先生采用。据难老告诉我,郭先生看了很满意,兴会所至,情酣墨饱,运腕驰骋,挥毫立就。这应是郭先生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屈原不愧是光争日月的东方大诗人。他形象丰富、闪烁着光华的语言,从各个不同角度激励着我们,力透千年历史的苦雾浓氛,临照着、引导着我们历尽忧患的伟大民族,上下求索——向光明的未来世界行进。我正是根据这一精神,撷取《离骚》中色泽鲜明而又意气高扬的语言,以期古为今用的。

  一九五七年,几经斟酌,张难先将上联的“去故乡而就远”改为“乘鄂渚而返顾”,写好后赠屈原纪念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