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的历史地位(3)
辛亥革命网 2017-02-13 08:58 来源:湖南省政府参事室 作者:黄伟民 查看:
黄兴与儿子黄一欧
孙黄友谊长存
2010年,收到上海友人寄来章士钊先生生前撰写《孙、黄遗札密诠》一文,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先父一欧公为保管这些孙、黄来往信函的情景,历历在目。
1961年,北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党和国家对纪念活动十分重视,9月底,先父受邀参加系列纪念活动。10月1日,北京举行隆重国庆大典和盛大游行,受邀参加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部分代表登上国庆观礼台并参加国庆宴会。先父一欧是黄兴的长子,14岁时由孙中山、章太炎二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最年轻的同盟会会员,亲身经历了黄花岗之役,上海、南京之役,故受到中共中央的特殊礼遇,先后得到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接见。从接见的谈话中,先父了解到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十分重视,而且多方收集有关文物,增添博物馆的馆藏,以提供历史学者们研究参考资料。章士钊和吴弱男都劝我父亲要消除顾虑,不要怕带有偏见和不了解历史的人攻击,公开孙、黄1914年的来往书信。先父考虑许久,觉得历史毕竟是过去了的事,而且史实是不能掩盖和更改的,同时史学家们研究也需要真实的史实资料作依据。另一方面,国家保存比自己保存条件要有保证,故先父向大会组委会表示,愿意将自己保存了几十年的“1914年孙中山、黄兴来往信函”无条件捐给国家,由国家历史博物馆保存,并提供给史学家们在编写近代史时参考。
1961年10月下旬父亲从北京返回长沙后,向家人讲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情况,也谈及参加国庆活动的盛况和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系列活动的感想及收获。当然更多地谈及了与老友李书城、章士钊、吴玉章、周震鳞、龙伯坚、仇鳌等人的欢聚情形,他们有的十多年不曾见面。辛亥革命时期,出生入死在一起参加为建立共和国的战斗,这种情谊是难以忘怀的。
50年过去了,今天我仍记忆犹新的是父亲当年亲切地将我叫到身边,非常慎重地对我说:“你祖父与孙中山先生1914年的几封来往书信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不仅记录了你祖父与中山先生对当时多变而复杂的革命局面的不同认识与不同处理事态的态度和方法。特别是‘宋案’发生后,二次革命遭到失败,革命党内思想较乱。这几封来往信件,可以看出中山先生对当时的复杂局面和组建中华革命党的具体意见,也表达了中山先生当时有许多想讲而没有表达出来的话。同时,中山先生要求你祖父离开革命事业两年,不过问政事。无奈,你祖父去了美国。”后来,我才知道这几封信是父亲为了维护中山先生在党内的威信,也为了珍惜先祖父和中山先生的友谊,宁愿自己遭别人的攻击,始终不愿公开信函。当时有许多人闻知先父手中保存这几封信,都想亲眼一睹,而父亲总是婉言谢绝。由于中山先生是先父加人中国同盟会的介绍人之一,也因为先祖父和中山先生的高尚友谊,父亲曾立愿“只保存不公开”。父亲和孙科曾是极好的朋友,抗日战争期间孙科向先父问及这几封信,父亲婉言谢绝了。后来孙科托人向我父亲索购这几封来往信函,出价高达五万银元。父亲无法,只好宣称信函并不由他保管,而且他也无法找到保存的线索,力求减轻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以维护中山先生的威信和国民党内的团结。
在与父亲的谈话中,我曾好奇的问他:“您保存这几封信,有没有给其他人看过?”父亲告知我基本没有,只有一个人特殊,那就是章士钊先生,他曾任过先祖父的秘书,是知内情的人,章老向他问起这几封信,他无法回避,只得让章老阅读。父亲了解章老的为人,相信章老绝不会做出有损孙、黄关系的事,故应允将书信送章老一阅。这就是《孙、黄遗札密诠》一文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