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祖父、民国元老:还原一个真实的陈墨西
辛亥革命网 2016-01-22 09:06 来源:湖湘文史研究馆 作者:陈华荣 查看:
有媒体报道,陈墨西是因为其孙女琼瑶的作品风靡全球,享誉海内外之后,他才引起世人的关注,不然早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媒体报道,陈墨西的父亲是陈大源,曾任江西九江知府,后来病逝于任上,家道日衰;还有媒体报道,陈墨西病逝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这些报道究竟是以讹传讹,还是果真如此?笔者作为陈墨西的堂侄,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陈墨西的曾外孙女刘建霞、堂侄陈季春、堂孙陈诗环和陈家世交黄祖同先生。感到媒体所述似是而非,特此勘误。
一、领导秦州起义,成就一生辉煌
1999年,为了纪念陈墨西诞辰130周年,湖南文史研究馆出版了由黄祖同编辑的《风范长存》一书,书中收集了陈墨西的部分遗稿和图片资料,生平传略以及后人包括其亲属的怀念文章,汇编成册,意在告慰先贤,教育后人,让先贤的风范永存人间!
武昌起义后,陈墨西随孙中山由日本归来,黄祖同的父亲黄钺已在甘肃进行革命活动,得悉好友陈墨西已返回故国,大喜,立即传书邀请陈墨西赴甘肃共商起义大计,孙中山、周震鳞、谭延闿等极力赞同。陈墨西欣然应召,于1912年3月6日(农历正月十八日)赶赴秦州(今甘肃天水市)。陈墨西到达后,传达了黄兴致促甘肃早日举义的意见,与黄钺再次修订了起义计划,于1912年3月11日(农历正月二十三日)宣布起义。起义军击毙了开枪顽抗的游击将军民国元老陈墨西陈华荣玉润,生擒知州张廷武,起义取得了胜利,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亦称秦州军政府),史称“陇右光复”。黄钺任军政府都督,陈墨西被任命为军政府秘书长兼教育司司长。秦州军政府的大部分文牍都出自陈墨西之手,其中《甘肃临时军政府、甘肃军政府和平解决条约》《呈复大总统文》、《陈贞瑞上国务院请愿书》均载入《陇右光复记》。
1912年3月19日,也就是秦州起义后的第八天,清政府甘肃省藩司赵惟熙以袁世凯为靠山,投机革命,诡称起义,成立了一个所谓“甘肃军政府”(人称兰州军政府),诬蔑秦州起义是“争权夺利,破坏共和”,扬言对秦州军政府要“大兵压境,炮弹相见”。我父亲、陈墨西等为顾全大局,考虑战端一起,则玉石俱焚,陇中生灵,难免涂炭,因此采取和解政策,拟订和平解决条约十四款,派陈墨西、周昆为首席代表,与赵惟熙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协议。事后,我父亲宣布解散秦州军政府,与陈墨西联袂南归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斗争。
1981年10月5日,《甘肃日报〉在刊载《秦州起义纪略》一文中,对秦州起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评价:“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作用应予肯定。”秦州起义是中国辛亥革命运动中的最后一次起义,终收中华民国统一一篑之功。
二、从小文雄于乡,超龄学子遇伯乐
陈墨西名贞瑞,字墨西,晚年自号潜斋老人,1869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出生于今衡阳县三湖镇兴隆村。陈大源是陈墨西的祖父,字维之,曾任长江水师湖口炮船厂总办,江西九江知州等职,官至三品,后来病逝于任上,家道中落。陈墨西的父亲叫陈启稠,字芗频,授奉直大夫候选通判,藏书万卷,家教甚严。陈墨西从小遍读四书五经,过目成诵,1890年,参加乡试,授廪贡生,曾在家乡创办一小报,名曰《俚语》,以白话介绍新知,启迪愚蒙。终以乡里闭塞,乃北上长沙、南京。
1903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中央大学前身)招生,陈墨西在接受时任该校监督(校长),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李瑞清面试时,出口成章,对答如流。李瑞清微笑着对陈墨西说:“你是大龄学生,年纪只比我小两岁,本学堂一般不收年龄太大的学生,念你有理学功底,人品端正,是可造之才,我破例特准你入学!”
陈墨西对年长两岁的李瑞清甚为恭敬,每次见面必行鞠躬礼。1907年,陈墨西毕业,李瑞清又聘请他留校任教两年。李瑞清对陈墨西有教育和知遇之恩,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陈墨西对李瑞清一直深怀感恩之心。1920年,陈墨西在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咨议兼政治参议官,惊闻老师李瑞清病故于南京,不胜悲伤,特发唁电;得悉李瑞清后人生计艰困,被迫出售家藏古玩字画多件度日,他心中难安,携四十银洋至南京旧日同学伏子明处,托其转交恩师家属。1928年至1932年期间,陈墨西被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推荐到中央政治学校教国文。四年执教时间,每年的清明,陈墨西必与汪东等旧日同学相约去南京牛首山上为师长李瑞清扫墓,恭行学生祭拜之礼,并在墓前吟诗填词,以抒悼念之情。
同时,两江师范学堂又是陈墨西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摇篮。陈墨西在学校期间同情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反清活动,革命党人赵声经黄兴引荐在两江师范任教员,创建“革命同志会”,陈墨西是最年长的会员。陈墨西说:“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和我的关系很长。”
三、政见不合,解甲还乡
陈墨西自1909年东渡日本留学,经黄兴介绍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后,南北奔走,奉献民主革命,自称“东西南北之人”。
1912年陈墨西与黄钺在甘肃领导秦州起义。1913年,陈墨西又受命于黄兴、周震鳞在北京暗中从事反对袁世凯工作,长达两年,对蔡锷讨袁也有极大的帮助。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陈墨西受袁党羽排挤,回故乡衡阳,在湖南南路师范学堂(今衡阳师范学院)任讲习,兼任《真共和报》(又名《启明日报》)总编辑。1917年9月10日和1923年3月1日,陈墨西两次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咨议兼政治参议官,参与孙中山身边的机要文案工作。1924年,孙中山带病赴北京与段祺瑞等谈判,陈墨西随同前往。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陈墨西重返广州。同年随国民革命军东征,被任命为广东省惠阳县县长。年底,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开班,共有学员800人。陈墨西是以大元帅府咨议和总政治部顾问的资格来听讲的,是年龄最大的学员。陈墨西的外孙女王璧和外孙王延在《回忆外祖父———陈墨西》一文中曾提到:外公听过毛泽东和萧楚女的讲课,毛对他很尊重,在课堂上向学员介绍“在座的有革命老前辈陈墨西先生”。学业结束时,同期学员赠送他一副对联:“群推先觉,勤学不懈”。陈墨西在政讲班结识了黄克诚。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陈墨西被任命为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顾问,随军北上,吴佩孚从湖南败退后,陈墨西被任命为湖南省宁远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