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先驱——祖父徐镜心(2)

辛亥革命网 2015-11-09 09:35 来源:济南文史 作者:徐绳武(台湾) 查看:

先祖20岁以前中了秀才,20岁那年补了廪生。为了充实学问,寻求救国方策,1903年东渡到日本考进东京早稻田大学,这期间他结识了留学生中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革命的思想也与时俱增。

  53人之县籍,计含22县、人数分配如下表:

  就上表观,人数最多的是潍县,8人;次为黄县7人;再次为文登4人;更次为莱阳、平度、濮县、临淄各3人;招远、日照、菏泽、寿光、曹县、蓬莱、栖霞各2人;滕县、高密、峄县、陵县、益都、福山、清平、泰安各1人。以地理位置而言,东部10县(潍县、黄县、文登、莱阳、平度、招远、蓬莱、栖霞、福山、高密)合计为33人,为总人数3/5强,可知山东同盟会员以籍隶胶东各县者为多,亦可显示山东留日学生多半来自胶东各县。

  上表所列53人,在同盟会成的5个月(1905年8月至1906年1月)内加盟者就有49人。共中先祖和宋绍唐没有主盟人,孔繁霨是张继主盟人,有46人都是先祖主盟人。先祖加盟日期记载可能有误,中山先生是6月11日才到东京,不会在此以前加盟,推断日期应在7月27日以前。因为徐镜古(我的三祖父)、陈保三、杨佩文、傅永昌等4人是7月27日由先祖主盟入会的,至于没有主盟人,可能他是山东留学生中第一个由张继介绍和中山先生见面,被指派为山东主盟人,所以名册上他主盟人那一栏是空白。

  自中山先生到东京成立同盟会以后,中国留学生的反清活动逐日高涨,更有人办报纸公开宣传革命。这年冬季日本文部省颁令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打击革命党党员,留学生大忿。秋瑾女士气愤地说:“谁不回国就是汉奸。”山东第一位女留学生马秋仪(谢鸿焘夫人)也极表赞成。先祖和谢、马夫妇、张继、齐树堂、赵踵先、徐文炳、徐镜古、王学锦等数十人在1906年先后回国,以办报、办学来发展工作,宣传革命。先祖与谢鸿焘、马秋仪等创办东牟公学,开办费是马秋仪变卖妆奁和家产捐献的。她自己又创办一所端本女校。王学锦、徐文炳创设师范班于育英学校。先祖任教于东牟公学外,经常在胶东各地活动,吸收同志,宣传革命。至于东京山东支部的工作,总会派张传一主持。传一转学去北海道,改换为彭占元。彭占元不久也回国,遂由丁惟汾负责,达5年之久。先祖和丁老被推崇为革命党里领袖人物,北方党务由丁老领导是在民国三年(1914年)先祖殉难后形成的。丁老1905年10月21日加盟,主盟人是徐镜心。

1912年10月1日,孙中山在崂山游览

  胶东革命发展有了基础,交由陈纪云和谢鸿焘两同志负责。先祖继向鲁东、济南附近地区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同盟会的会员几遍全省。1907年,奉天《盛京时报》的朋友聘他为主笔。先祖利用这次机会去东三省发展革命的力量,又和张继等漫游各地,广结同志,宣传革命。此事传闻到清廷的总督徐世昌耳朵里,下令密捕。先祖从同志中事先获得消息,避过这次危险。后又潜往吉林应聘为高等学堂的教员,与宋教仁先烈共同以创办木植公司为掩护,暗中推动革命工作。不久,被清朝廷侦破,很多同志被捕,先祖由当时在吉林警察署任职的连承基各方奔走,营救脱险,两人结成生死之交。出狱后又去投靠吴禄贞。吴也是同盟会员,那时候是边务大臣,给先祖垦务委员名义,继续推动革命工作。在宁武(先祖吸收加盟的同志)先生撰写的《东北革命运动史述要》(原件用毛笔所写,现存党史会)中记述说:“东三省的革命,总白千山会议时宗旨即已确定,精神上接受孙中山先生之领导,然而直接和同盟会发生关系,乃在纪元前四年,山东党人徐镜心出关运动革命时开始。”1910年秋因曾祖母病才回家,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山东方面,登(州)黄(县)举义相继衍生了。

辛亥革命山东烈士墓纪念塔(济南千佛山麓)

  先祖殉难将近75周年,年轻的一辈多半不知道徐镜心是何许人。知道宋教仁的比较多些。他俩是很好的朋友,曾在吉林共同经营木植公司掩护革命工作;孙中山先生常在同志中称誉“南宋北徐”。而俩人都被袁世凯杀害,宋烈士民国二年在上海被刺遇难,手边资料当时黄克强先生的挽联是这样写的“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民国三年三月先祖被捕,4月13日殉难,俩人一前一后相隔不到一年。先祖被捕后,袁贼威胁利诱,不为所动,又用酷刑。为了清除做皇帝的阻力,非将先祖置于死地不可。原因是他撰的那篇《驳有贺长雄共和宪法持久策》揭穿袁贼阴谋,所以先祖被捕之后,知道自己结果会如何。而在先祖被捕后,乡前辈丁佛言先生、旅京山东同乡会会长周建龙设法营救。同去恳求周子廙尽力,因他曾保证:只要子鉴不出京,安全他负责。可是周某极力推诿,表示是大总统的意思,很难挽救,不要徒劳无益。这是袁贼要杀我祖父的铁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