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难一鸣千古,承辛亥后继有人(2)

辛亥革命网 2015-03-24 14:4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宇迪 查看:

我的曾祖父李鹏升,为了梦想,他不畏生死,毅然投入到革命的浪潮中。在曾祖父的影响下,我的家族也传承了他的意志和精神。

  为了鼓舞起义军的士气,他高呼:“成则美之华盛顿,败则田横五百人!”不断地向自己的战士们传达着必胜的信念。他带队寻找响应起义的队伍。当部队行进到十字街长虹桥,南湖炮队处炮声隆隆。隆隆的炮声告诉他们,城内的同志也开始行动了!曾祖父的队伍士气大振,迅速进军,与余凤斋合兵攻占了凤凰山。此时,蔡济民进攻总督署受阻,曾祖父立刻组织队伍前往增援,各路大军齐心协力,一举攻陷总督署。

  对此,民主革命家张难先先生曾赞誉我曾祖父:“举火起义,攻总督署最力”。

  圆梦想实业救国,首义功一鸣千古

  辛亥武昌起义成功了,黎元洪就任鄂军政府都督。曾祖父推翻清政府、建立新秩序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还来不及体会革命胜利的喜悦,曾祖父就奉命招兵扩军,并负责三镇的军械补给供应,同时组建了辎重第二营,参加了悲壮的阳夏保卫战。

  此后,曾祖父又任职于孙中山领导的靖国军。大革命后,为了响应孙中山提出的实业救国的号召,曾祖父毅然放弃了在军队的职位,弃戎从商,在武昌横街头创办了民生袜厂。

  1931年,曾祖父因病逝世,消息震动了三镇市民。出殡那天,三镇市民自发组织游行,送别我的曾祖父,久久不愿散去。在送别的横幅上写着:“辛亥首义,一鸣千古”!他的灵柩从武昌出发抬到汉口,再送到六大堆,与在武昌首义和阳夏保卫战中牺牲的战友们告别,最后送别的队伍才缓缓回到武昌,将他安葬在洪山。在他的墓碑上,刻着同样八个醒目的大字:“辛亥首义,一鸣千古!”

  曾祖父淡泊名利,辛亥首义发难第一人的事迹鲜有人提及。但他的革命义举并没有被历史遗忘!著名报人胡石庵更是为曾祖父鸣不平,他特地吟诗,将曾祖父比作秦末起义领袖陈胜、吴广,至今传为佳话。诗云:

  皇皇义旗起江滨,成群铁骑飞黄尘。

  神州健儿不惜死,铁血磨溅何纷纭。

  揭竿一呼究谁始?陇西华胄名鹏升;

  功高大树退且隐,种瓜自顾悲东陵。

  吁嗟乎,烽火急兮笳鼓鸣,转瞬行见共和成;

  策勋试数兴兵者,谁肯鸣枪第一声?

  续梦想献身国是,传光明后继有人

  在曾祖父的影响下,我的家族也传承了他的意志和精神。祖父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为国民党中将,曾任重庆军管区司令员,后在国民党国防部任职,1950年去世。奶奶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知书达理。他们经常告诉父亲要做一个像曾祖父那样忧国忧民、敢作敢为的男子汉!那时起,在父亲的眼前就伫立着一座巨大的丰碑,那是他顶天立地的爷爷,那是他的人生目标,要做一个像爷爷一样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发誓,要延续爷爷的梦想,为了中国的强大燃尽青春与热血!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家招募军队赴朝鲜参战。年仅13岁的父亲就来到汉口璇宫饭店门口报名参军,要求上前线。当时招兵的同志看着小不点的父亲真是哭笑不得,但感于父亲一片赤诚,决定破格将他安排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通信学校学习。1952年,因部队急需通信及机要人员,在中央军委军训部和西北军区共同主持的国家考试中,父亲一举以一级甲等的最优异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中央军委通信部。

  不久,又由于铁道部匮乏通信人才,父亲被调至铁道部。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957年,由于历史原因,被错划为右派,遣送回原籍。但父亲对这段冤案一直抗争不休,对其罪名拒不承认。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