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李光:此身任化去

辛亥革命网 2014-10-21 10:17 来源:联谊报 作者:陈周华 陈金华 查看:

外祖父周李光,字六介,是辛亥革命的一位勇士,同盟会会员,1911年参加了光复杭州、支援攻占南京的战役,并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杭县知事。

  外祖父周李光,字六介,是辛亥革命的一位勇士,同盟会会员,1911年参加了光复杭州、支援攻占南京的战役,并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杭县知事。三年任满经保荐升任江苏苏州道尹,但因劳瘁过甚,尚未履新,即卧病而英年早逝,留下一个独生女儿,当时尚未成年。夫人周余氏30多岁守寡,与孤女住在杭州,门庭冷落,让人感到凄凉寂寞。待到闺女成长,与温岭陈吾行结婚,有了我们兄弟俩的出生,才增添了家庭温暖。当年的小兄弟俩,大哥周华,弟弟金华而今都已是离退休的耄耋老人了,回忆起七八十年前在杭州外婆家成长的童年往事,仍然深有印象,感触甚深。

  外婆家住在杭州西湖滨涌金桥垛开元路1号,是一座三开间带有一个花园的西式三层楼洋房,进大门通过门房,入内即是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园的周围有一环冬青矮树,修剪平整,中间是一大片绿色如茵的草地,两旁种有几棵金、丹两色的桂花树。每到秋天,桂花吐芳,菊花争艳,景色宜人。那时大人们常带我们去西湖名胜游览,在岳坟、秋瑾女侠墓、西泠印社、湖滨公园陈英士塑像下,为我们讲革命英雄与满清政府斗争的故事。外婆还告诉我们,当年他们还在家中掩护过秋瑾女侠躲避满清政府抓捕的情节,惊险感人。童年在杭州,我们曾在家附近的杭师附小,饮马井巷小学读书,接受了启蒙教育。外婆常常带着我俩兄弟对旁人说,这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两块肉,是两块肉里肉。对我们一直是宠爱有加。我们在外婆家的童年生活过得非常幸福……

  因为外祖父英年早逝,我们没能见到过他,他的事迹,我们只从长辈们的口述和后来借助于书籍记载才知道一些详情。值此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根据材料整理此文,深刻地认识到外祖父可敬的一生。

  周李光(1886~1916),浙江乐清人,祖上是一户耕读人家。当时满清政府腐败,国家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国弱民贫,老百姓过着艰苦生活。周李光幼年受过私塾教育,勤奋好学,重视习武,为清末秀才。他从小关心国事,受到维新思想影响,胸怀救国拯民大志,每每在乡间慨叹曰:“大丈夫当展韬钤济世艰,安能跧伏里闾,久事笔砚乎!”

  同年,他撰写的“父述祖往事感而赋此”诗三首,更进一步表达了他的宏伟理想和崇高志愿。我们谨录其中两首:

  家国两愁煞,人天一粲然。袛余心千古,与若话当年。无量几痕梦,微尘万劫天,此身任化去,身外有谁怜。

  几多壮士困寒酸,落月残云耐久看。白手成家原不易,赤心忧国太为难。长沙痛哭千年恨,阮籍猖狂百丈澜。风马云龙任变幻,有谁缺陷有谁完。

  当时本乡有一位先贤余老先生十分赏识他的才华,便独立出资赞助他外出深造,后来还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他为妻(就是我们的外婆)。于是周李光便有机会离开故乡,去沪杭政法学校深造,接受新知识、新思想。

  在沪杭求学期间,他接受新教育新思想,广交朋友,参加秘密组织,进行革命活动。当时他与浙江屈映光、朱瑞最为志同道合,三人义结金兰,情托生死,共同参加同盟会,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三人所取别号,成连珠格。屈居长字文六,周居次字六介,朱居三字介人。朱瑞后成为浙江都督。辛亥革命前,在日本陆军军官学校留学的革命志士王文庆与陶成章受同盟会与光复会的派遣,到浙江组织会党,配合起义。失败后,徐锡麟,秋瑾被满清政府杀害,王文庆遭到满清政府通缉,去了南洋。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王文庆回到杭州,与周李光、屈映光等发动新军参加光复会,进行起义准备。在准备起义前,周李光曾在普陀山与月空和尚(俗名黄飞龙,乐清大荆人)招募敢死队去省城杭州,以白云庵为革命党人联络机关,策划光复斗争。1911年11月4日下午五时,陆军小学队官周亚卫、敢死士周李光、代理一标统带朱瑞、二营管带韩绍基等齐集俞炜家商议进兵路线及实行攻击任务。至晚上十时,由朱瑞发出号令,兵将们臂缠白布,全标将士手持武器雄赳赳气昂昂,按预订计划向军装局前进。周李光、计宗型等敢死队冲在前面,奋不顾身接连掷出手榴弹,轰开大门,跟随的部队拥入军装局,敌人纷纷逃散,巡抚增韫及眷属全家被俘。一个晚上杭垣各地完全光复,11月7日,杭州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成立军政府,并组织临时参议会。在随后召开的参议会会议上,议长陶成章临时动议,南京原有新军第九镇响应黎元洪起义,为张勋江防营与驻宁旗营合击失败。镇统徐绍祯来电乞援,上海沪军都督府来电催促,当即一致通过赴援。由参谋处计划出混成支队定期出发。11月12日浙军出发援宁,支队长朱瑞,参谋长吕公望,军法处周李光率领各种部队,计有步兵、炮兵、辎重营、工程营、卫生队及女子先锋队约有3200人浙军到达南京后,首先夺取幕府山,开炮向南京城轰击。孝陵卫一战,张勋兵退入城内,次日炮兵阵地向城内总督府轰击,一面袭击江边狮子山炮台。南京城受包围,张勋与满清将军铁良弃城渡江北逃,南京从此光复。浙军入城分防布置,其中杭州兵300人以周李光领之,他执法森严,下令不准妄杀一人,不准抢掠民财,全城秩序井然。孙中山在《致陈炯明及中国同盟会电》上说:近者攻上海,复浙江,下金陵则光复会新旧部人皆有力,其功表于天下。民国元年4月间出征援宁浙军凯旋归来。朱瑞继长浙军总督兼民政长,论功行赏,周李光(六介)任杭县知事。

  杭州是浙江省会,是浙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湖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区。满清统治时期杭州有一个“旗下”地方,为满洲旗人的特区。民国政府要管理好这座城市,任务繁重而艰巨。周李光还兼任工程局长职务。杭州光复伊始,他兴修水利,治理农田,修整名胜,修路筑桥,他将原有满清旗人占有的特区改为新市场,发展商业,拯灾黎,策赈荒,化枭徒,讲警政,兴教育。他和平宽厚,体察民隐,锐意振兴,鞠躬尽瘁造福杭州人民。毕竟未改书生面目,日了公事夜接词人,一唱一咏,大可移情,癖爱书画,收藏甚富。闲来品尝,隽趣殊常。三年期满,上级铨叙,认为政绩优良,保荐升任江苏苏州道尹,但因劳瘁过甚,还未履新,卧病不起,一代英豪,英年早逝了。

  乐清县乡里有一挽联:

  生雁荡百二蜂间,得山川郁积磅礡之钟灵,公竟成为健者;

  死虎林一千里外,与辛亥阵亡将士相依傍,魂乃得其所哉。

  有友人挽联:

  政绩继白苏而起,兴学校,筑堤防,利益普民生,千古湖山同不朽;

  交情在季孟之间,饮醇醪,谈风月,欢娱成往事,五更魂梦倘归来。

  杭州后人深刻怀念他,在西泠桥旁,凤林寺内建有六公祠。又在西泠社内树立了一块石刻遗像以致永久的纪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