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王季薌和麻城“二余”(6)

辛亥革命网 2014-10-20 11:4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王季薌,即王葆心,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季薌先生不仅是一位大学者,而且早在武昌起义之前就参与了同盟会湖北分会所领导的革命工作,因而也是一位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实践者。

  四 董必武、王季薌和余祖言的《史论》

  早在董必武受余祖言之聘,来麻城高等小学校任教时,余祖言就发现,与小自己十三岁的这位青年教师相比,在做学问上,他们二人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共同点:一,喜爱钻研历史:二,喜爱“桐城派”的文法。

  1913年3月,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国内的局势令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尤其是宋教仁先生的被害,使时局更加阴暗和险恶。

  因此,当被反动势力排挤到宜昌的董必武和余祖言“喜相逢”时,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思考,使他们“谈天愤世玩光景”,产生了以“史论”这种方式隐刺时事,表明立场,向反动势力展开斗争的想法。

  这就是余祖言此后开始撰写《史论》的肇因。

  1917年秋,当董必武入川路经宜昌,向余祖言转达中山先生指示时,余祖言的《史论》已写有多篇了。

  1919年余祖言回到武昌定居,继续撰写和整理《史论》。经过增删修订,最后终于定稿为二十四篇,名曰《余任直史论》。

  后来,季薌先生任湖北国学馆馆长,“遂请(余祖言)为国学馆诸生校艺”⑥。余祖言便将《史论》出示,请季薌先生指教。季薌先生回忆:“长夏多暇,每相见,必以此编相商榷。”⑦ 啊!是“每相见,必以此编相商榷”哦,由此可见,两位老先生对于《余祖言史论》是多么的认真、多么的下功夫啊!

  季薌先生非常谦虚,说他“实无以益君。”⑧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季薌先生不仅专门写了《余任直史论序》,从总体上肯定了余祖言的《史论》“清晰有气,声情豪宕而不空怯”⑨,而且在《史论》中许多单篇文章的后面,写有精辟的批语或评论。这些批语和评论,不论对于作者还是对于读者,无疑都是大有教益和帮助的。

  最后,请允许我引录冯天瑜先生在《余祖言诗文集序》中的话结束本段:“余老先生不惟是豪气万丈的革命者兼诗人,还是沉潜深邃的文史学家。他喜作史论,多涉秦汉人事,却隐刺民初时政,古今映照,中西参酌,视域开阔,颇有锋锐。”⑩

  【注释】:

  ① 湖北麻城《余氏宗谱》1912年版卷之九。

  ② 王葆心《余任直史论序》,见《晦堂文钞》第五册和第六册。原件藏湖北省博物馆。

  ③余佩鸿《余诚革命事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麻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麻城文史资料(第三辑)》,1990年12月第一版,第49-50页。

  ④余品安《余祖言先生传略》,同③第74页。

  ⑤、⑥、⑦、⑧、⑨ 均同②。

  ⑩ 冯天瑜《余祖言诗文集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麻城市委员会《麻城文史》,2011年第四期,第14页。

  【说明】:因为节省篇幅的原因,丁凤英、王正强、张执均主编的《楚宝·人师 ——王葆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出版社,2014年5月)刊载本文时,删去了注释,现恢复如上,特此说明。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夜

武汉大学珞珈山南坡黄月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