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祖父黄兴

辛亥革命网 2014-09-04 10:1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力文 查看:

今年是黄兴诞辰140周年,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纪念他。我想黄兴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从我小的时候开始,每年十月父亲总会在祖父祖母的像片前放上一些水果,糖果,一盆菊花。把我们孩子叫到房里,关上门。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父亲母亲先鞠躬。然后要我们孩子依次鞠躬行礼,默默地纪念祖父。父亲没有告诉我们祖父的生平,他生前做过些什么,直到中学的近代历史课,我才知道我的祖父黄兴和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我从小不喜欢历史和文学,很少看历史书籍,加上那个时代很少有辛亥革命的史料发表,我对祖父的事迹了解甚少。人是会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看到了不少海峡两岸的学者,教授们发表的辛亥革命史料:黄兴年谱,黄兴研究,黄兴全集,黄克强先生传记,黄兴的时代,黄兴颂,还有长沙黄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等等。我还参观了黄兴故居,瞻仰了岳麓山上的黄兴陵墓,特别是我参加了长沙举办的纪念黄兴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的学术研论会。震动了我的心灵。黄兴研究会会长提到黄兴不仅是个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军事家,教育家,还是一个政治家,我觉得黄兴先生他当之无愧。

  黄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六岁启蒙,随父亲在私塾就读,开讲《论语》,选修唐、宋诗文。八岁入榔梨市萧举人所设私馆求学,萧举人看黄兴睿智聪明,内涵高尚,资质不凡。翘首惊叹曰:“惟楚有材,此子将来必有大用。”因此对黄氏学业教课编定一个时间表,授以诸子百家,孙子兵法,以及资治通鉴,先秦政治思想史。黄兴天资聪明,融会贯通,学业精进,使萧举人有青出于蓝之感。惟黄兴自认学力欠满足,再进入本乡周笠翰林学社,继续深造,学经史,策论,词章。再后尊母命,应考乡试,中了秀才。[1]但在赴乡试前,黄兴写诗句曰:“一第岂能酬我志,此行聊慰白头亲”,可见黄兴对功名和官位看的非常淡泊,心中已盟生更大的志向。湖广总督张之洞欣赏黄兴的才学,推荐他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后又选派他去日本学习考察,希望他能为满清政府效劳。

  黄兴则眼望着世界,心里想着中华民族。他看到中国正在被世界列强大肆蹂躏、侵略、瓜分,看到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百姓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黄兴心里开始盟生了推翻满清政权,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并以此为一生的奋斗目标。这与一般的“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造反思想有着天壤之别。

  1903年11月4日黄兴邀集了刘揆一、章士钊、宋教仁、周震鳞、张继等十几位革命精英,以祝贺黄兴三十寿辰的名义,设宴于长沙西区保甲巷彭渊恂私邸。组织成立了中国国内第一个反清救国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公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和刘揆一为副会长。1904年2月15日,在明德学堂董事龙璋的西园住宅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到会的有百余人。集天下英豪与一堂,行成龙虎风云大会。如此人才鼎盛,真是一个大有为的场面,以此建国,何患不成,以此反清,何功不克。[1]他们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革命志业口号。为了筹集革命资金,黄兴变卖了长沙的祖屋和农田,刘揆一、彭渊恂、栁大任等都慷慨捐助。为了揭开革命序幕,他们赶制了十颗威力强大的炸弹,准备在11月16日(农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70岁生日大宴时,引爆炸弹,发动长沙起义。让“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爆炸声冲向全国。但是由于起义风声的走漏,在慈禧生日的前十天,华兴会的一些秘密机关被侦破,武器被抄查。官府得知首领是黄兴,于是下令湖南巡捕下令关闭四大城门,进行挨家挨户搜查,擒拿罪嫌。尽管起义失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正能量却第一次势如破竹的传向全国,唤起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思想,更多的革命精英加入了华兴会。满清政府惊恐万分,悬赏万金通缉黄兴。这是黄兴革命生涯迈出的第一大步,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内地革命之先声”,黄兴成为反清革命志士心中的领袖。

  接着黄兴流亡日本,经日本挚友宫崎寅藏的介绍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他们志同道合,一见如故。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抱负,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1905年8月20日他们创建了“同盟会”, 发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宣言。这是黄兴革命生涯中迈出的又一大步。

  由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革命运动,黄兴不仅在与孙中山共建同盟会上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是武装斗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屡蹶屡起,再接再厉,适时调整战略部署,直至推翻腐朽卖国的清政府,结束延续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这是黄兴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主要功勋所在,是当时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比拟和取代的。[2]他在短短的十年里亲自参与、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就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的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1908年的钦廉起义、河口起义、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还有广州黄花岗起义及武昌起义。其中以“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保卫战”对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意义最为深远。故大文豪章太炎的挽联曰:“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在这十年的艰苦卓绝,嘔心沥血的革命生涯中,黄兴将他的优秀的睿智,思想,才华,品格充分地展现出来了。在领导指挥武装起义中他无私无畏,英勇善战。曾几次写下绝笔书,表现了推翻满清的坚强决心和英勇气概。在此举一例:在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夕,1911年4月23日黄兴从香港到广州,临走前给邓泽如,李源水等挥笔写下“本日亲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志士牺牲七十多人,黄兴右手两指被打断,坚持到最后一人,才被同盟会女同志徐宗汉救走。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在功劳面前,黄兴总是谦虚谨慎,不图名利地位。1911年12月4日,独立各省留在上海的代表开会选举大元帅,黄兴得十六票,公举为大元帅。第二天,黄兴在江苏教育总会举行的各界欢迎大会上表示:“北伐我义不容辞!但大元帅之职,我德薄能鲜,容我恳辞。”(引自白慈飘所著《铲除世界一切障碍之使者——黄兴传》)

  这里再引一段黄兴被选为大元帅后与儿子黄一欧的对话,充分展现了黄兴不为名,不为利,不居功的高贵品格。(引自《铲除世界一切障碍之使者———黄兴传》)

  夜里一欧来探视父亲:“今天民众沿路准备鞭炮,欢迎爹到南京就职,爹不肯去,大家都很失望。”一欧顿了一顿说“江浙联军还有人说,爹不以军务为念。”

  “一欧,我有三句话告诉你: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爹,人人都像你这么想,谁来担任大元帅呢?难道说爹当大元帅不够实至名归吗?”

  “孙总理就要从国外回来了,孙总理是睿智的政治家,他就有资格领导我们。”

  “爹爹,你谦让无争,功成不居,的确令人敬佩。”

  黄兴笑起来:“你会拍爹马屁了。”

  “我说的是真话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