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满清封建帝制的十月十日——纪念武昌首义(3)
辛亥革命网 2011-04-20 00:00 来源:吴兆麟基金会 作者:吴德立 查看:
10月中下旬,清政府派兵南下,企图扑灭武昌革命之。吴兆麟任军政府参谋长,与革命军将领一起指挥了汉口保卫战,他们取得了两次胜利,但仗打得十分艰苦,许多将领在短短几天中相继牲牺了。10月28日,黄兴到达湖北,吴兆麟向黎元洪推荐拜黄兴为民军总司令,自己让位。理由是黄和孙中山均为固内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家在全国以至世界都有影响。黎听从了吴的建议,在武昌筑台拜将任黄兴为民军总司令,督战汉口,汉阳、黄为了急于立功取得成绩,随即组织兵力进攻汉口,作战中黄站在战壕上观敌,吴当即请他下来,告知敌人会射杀他,黄说:“你怎么这么胆小!敌人的子弹过来可以用手抓住而回之。”吴说:“你做主帅你的安危关系全局。”当即派兵将黄扶下来经过几天苦战,清军已被起义军赶过汉阳,天晚了,黄兴下令停止追击先吃饭!吴不同意说:“现停下来吃饭,万一敌人反攻就会非常麻烦烦,应该一鼓作气把他们赶出汉阳。”黄说:“士兵打仗累了一天,不吃饭怎么行。”仍然下令先吃饭当士兵们全部坐下来吃饭时,果然清军反扑过来,革命军一下丢了汉口汉阳,退守到武昌。汉口汉阳是武昌的门户,清军现在便可以清轻易长趋直下,武昌已无防御之能力。因而武昌全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黎元洪事先逃往葛店,黄兴辞去厂总司令之职乘船去了上海。在此危急时刻,吴兆麟再次出任战时总司令,防守武昌。也许是他的威名所慑,清军没有马上进攻武昌。11月19日下午6时,顾问孙发绪带着英国使节盘恩来到洪山司令部见吴兆麟,盘恩告诉吴兆麟:英国领事联合各国领事想在民军和清军双方之间调解停战。经英国领事的调解,清军方面已表示同意停战三天,他来到这里是希望民军也能同意停战。在武昌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清军居然同意停战?吴兆麟掩饰着内心的喜悦,表示同意停战,但盘恩说:“停战协议必须盖有都督印才有效。”并表示要见黎元洪。吴兆麟说:“因城内都督府起火,黎都督已迁至离此20里外的刘家祠办公。现在天黑,路不好走,就请你先在本司令部用饭,我即派人去取都督印。”吴兆麟走出司令部想,都督印已被黎元洪带走,葛店距洪山90里,派人去取已经来不及了。吴忽然心生一计,马上派孙武快马进城找一刻字工人照样刻一个都督印。一小时后都督印刻好了。吴兆麟对盘恩说:“我们的都督印在城内军务部,我陪你去盖印吧!”就这样南北停战达成了协议,武昌形势转危为安,给了起义军一个休整的机会。此后吴兆麟率领不足一旅的首义军及新扩充的四旅新兵与北洋六个师精兵南北对峙了三个多月,对全国各省响应起义,促使满清专制的垮台,赢得了良好的战机。
南北议和期间,吴兆麟受命组织北伐三军并出任北伐三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司令,以便南北议和失败,以武力北伐推翻满清。与此同时,革命党人内部小团体间便发生了很激烈的争夺权力的斗争,甚至不惜采用谋杀手段排除都督人选,有人建议吴兆麟利用手中军权先下手为强,把想杀他的人先杀掉,争夺都督位子。吴兆麟面对这种局面十分痛心,他说:“南北还在议和期间,革命尚未成功,如果我们现在革命内部互相残杀起来,我们的结局就会和太平天国一样。”因而他十分反对内部争。1912年3月清皇退位,联合的共和政府成立,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虽然被袁世凯窃取,但它也最终决定了中国共和的基础,任何人想再复辟帝制都成为不可能。
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后开始大量裁军,将吴兆麟、窦秉钧等首义将领调往北京,北京政府授吴兆麟为陆军上将、将军团首席将军、勋二位又颁授大绶嘉禾章、文虎章。目睹北京政府之所为.吴兆麟知道黎元洪已不足有为,袁世凯野心勃勃。对革命党人也丧失信心.遂退出政坛,解甲归田。回到湖北后他全心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倡修长江樊口大堤变水害为水利、令梁子湖一带七县一州沼泽变良田。1912年吴兆瞵将军被举为“武昌辛亥革命首义同志会理事会”主席,用他的退役金倡修了武昌首义公园。他修这个公园一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二也是为辛亥革命战争中残废的军人谋生计。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前,吴兆麟上了去重庆的船,却因患哮喘不能忍受船上的拥挤而不得不下船,隐居武汉。当时记者曾问他此时的感受?吴沉思一会答:“心治即国治”,“心安即国安”。日本侵略者知其声望,诱以出任伪军总司令,被吴将军拒绝,日人无奈,将其软禁。吴将军面对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心情悲愤难抑,病情加剧,于1942年10月17日病逝于武昌,终年60岁。1942年7月国民政府明令褒扬。抗战胜利后,1948年4月国民政府在武昌卓刀泉为他举行了公葬。1966年文革风暴突起,红卫兵破坏了吴将军墓地,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盛典上,吴兆麟将军之子吴景明向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提起他父亲墓地被破坏之事,邓主席当即批复,次年湖北省政府在卓刀泉首义陵园为吴将军重建一个新的墓地,再次为他安葬。吴兆麟将军辞世半个多世纪,然其功勋彪炳,高风亮节,令人景仰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