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于化卿:革命未成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4)
辛亥革命网 2011-04-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郝拥军 查看:
碧血丹心铸忠魂
四爷接任河南中华革命党代表,当时掌握军政实权,河南统一党的代表人物刘镇华恨之入骨。刘镇华表面对四爷很钦佩,实际上是个见风使舵、反复无常、投机钻营、心狠手辣的两面派,惟恐四爷位居他之上。
一九一七年七月,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主持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誓师北伐。四爷奉孙中山非常政府之命,前往陕、晋、甘等处进行革命活动。准备先至陕西三原会见靖国军司令于右任、副司令张钫共谋护法,以便彼此呼应。四爷行至渑池,恰遇前次发生哗变、欲捉拿四爷之贾济川部驻在该地。贾与四爷同为宜阳城关镇人,四爷行踪被他发现,即密报掌握有军政实权河南统一党的代表人物—刘镇华,并派人跟踪四爷至灵宝。灵宝的当权派叫王卓吾(别名斗南)受刘镇华之命,虚意迎至十里长亭,待为上宾实则是将四爷软禁到灵宝,四爷几次欲脱身而不能。我爷爷得知四爷被软禁起来,还念贾济川是同乡,还抱有侥幸心理去求他说情,除不知正是这个同乡告密使四爷步入险境,要致四爷于死地,贾对刘镇华说:“四爷乃孙中山的一员虎将,放虎容易,捉虎难”。一天传达兵突然报告说:“有客请于先生到外边谈话”,四爷出门后,不见一人,门外只有六、七个农民们在闲谈。四爷当即问王卓午:“客在哪里?”王卓午说:“在村外”。四爷当时已意识到自己的性命已到最后的时候了,他便把口袋中的银元和手表掷给了那几个农民,王卓午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四爷慷慨笑了一声说:“为国死何恨,独世不明顺逆为可惜耳!”。四爷未走上三步,身后枪响,就壮烈牺牲在街心。这一天是八月四日,四爷被枪杀于灵宝城西门外,时年二十七岁。软禁中,我的爷爷于丹青、三爷于祝卿赶到灵宝要求见四爷,被王卓午拒绝。他们就住在附近旅社。当爷爷、三爷闻到恶噩后,跑到现场,农民们在哭诉着四爷在临刑前的壮烈呼声。街旁的农民们看见四爷一表人才,英俊少年竟躺在血泊里,莫不为之叹息!爷爷、三爷将遗体领回,停丧于宜阳县城东门外之大关庙,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祭后葬于锦屏山下。宜阳县人民曾为四爷召开追悼会,后人为缅怀四爷并在锦屏山麓之香山建立专祠。宜阳县知名人士、四爷亲友等在祠内立石碑十数通,以颂扬忠烈。
四爷的母亲,生前曾到开封博物馆参加看到四爷的遗像和血衣照片不禁失声。四爷的遗像位居烈士陈列馆第三的位置,据讲解员讲:“革命烈士遗像的排序是根据其烈士对革命所做出的贡献排序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四爷的遗孀如期优抚,门前悬挂“烈士光荣”匾额。1985年10月,宜阳县政府将于化卿烈士之遗骨迁至县“革命烈士陵园”。
惊人之举 青史留名
大致是在1914年,四爷奉父母之命回乡完婚,将本县富绅之女胡娥迎娶进于家。四奶奶嫁入于家,新婚3日就送走了壮怀激烈为“讨袁护法”而东奔西走的郞君。3年后,她再见到四爷,已是一具血染的遗体。
四爷走后,我奶奶也终身未没有改嫁,一守着于家老宅几乎足不出户,于1972年殒于家中,享年84岁。
然而,身为赢弱女子,她在守寡的中年作出了一件惊人之举。
四爷曾为奶奶留下了二十亩薄田。几十年过后,献身革命的四爷虽有一世英名,却也渐渐为人所遗忘,他的英雄伟绩甚至为人所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