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于化卿:革命未成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2)

辛亥革命网 2011-04-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郝拥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四爷于化卿,名广造,河南宜阳县城关镇人。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在开封秘密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投身革命的过程中与孙中山、宋教仁

  舍身取义

  二次革命前,北洋军阀、立宪派和革命派三种政治势力的并存和争斗,实际上是两大营垒,即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统一党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的对峙,前者企图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后者坚持民主与法制。

  开封起义因叛徒告密而告失败,统一党在开封大肆逮捕国民党人士,许多同志被压禁在军警联合会。四爷被捕被保释后,为了拯救革命人士单枪匹马在夜晚烧了军警联合会,救出了部分人士。这一壮举使统一党朝野为之惊慌,到处逮捕我四爷,四爷不为境遇所屈,又化装北上到北京工作。

  1912年3月,南北议和,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任临时大总统,四爷深为遗憾,喟然叹道:“驱虎引狼,国事不堪问矣!”次年初,革命党要人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两天后去世。凶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获,同时被搜出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的通讯。袁世凯则被认为暗杀背后的策动者。宋教仁遇刺身亡,四爷闻讯悲痛万分,因急火攻心,以致双目失明一个多月(口述史称,于宋二人为“结拜弟兄”),后在天津英租界治愈后,四爷不为处境所绊,只身北上,深入虎穴,探视袁世凯之行踪,计谋行刺,以雪国恨。一日,北京高级官僚检阅模范团学员,广场防范甚严,四爷身着高级军服,暗入场内,终因不能临近袁贼而罢休,准备再等时机行刺,但有一次四爷在看梅兰芳演出时被袁密探所发现,暴露了身分。有人说像河南的于化卿。有人说,于化卿没有八字胡(实际上四爷是化了装的)。第二天北京就下了逮捕令,而四爷已于当夜逃亡南京。

  果敢机智 再脱险境

  一次,四爷到洛阳看望一个军界朋友。殊不知此人已经作了叛徒。此人见到四爷,假意殷勤招待,说出去“叫人做饭”。此人的秘书与四爷有过交往,思想倾向革命,见无人,就轻声说:“你入了虎口了。”四爷立即将提包中的重要文件取出,藏在身上。然后,放进提包一些煤块(用意在掩护,有提包在不会逃走),不惊不慌,神态自若。他朋友回来后,四爷问“厕所在哪里”。朋友说“出去后门一片庄稼就是厕所”。四爷一看后门虚掩着,随即出门,四爷出去后便把长衣脱下,顺秋地爬在邙山边。当四爷站起看时,士兵百余人在秋田巡查,可是四爷已经脱了险境了。

  临危受命

  一九一三年七月,河南陆军小四、五期因故停学的学生,奉命赴南京升入第三陆军预备学校。这时黄兴恰在南京独立,兴兵讨袁,再举革命。四爷等闻讯后很快云集南京,被编入讨袁军教导营,住南京陆军第三预备学校。不久,四爷、阎润苍(名作霖)、夏焕三(名光明)、杨体锐、彭翼东、周景文6名学生受黄兴之命,携带黄兴密信,回河南联络鲁山白永丞(即白朗)起义武装,以壮大革命力量。

  民国初年,河南省农村灾荒严重,加上河南都督张镇芳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饥民﹑乞丐成群。白朗与李鸿宾﹑宋老年等绿林头目联合,被推为首领。人称“大白狼”。他们以舞阳县母猪峡为根据地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聚众抗官,队伍很快发展至五六百人,活动于豫西广大农村。

  由于当时河南是袁世凯控制最严密的地方,掌握军政大权的刘镇华等均为袁氏的统一党成员,他们组织军警联合会,专门捕杀革命党人。四爷等到开封后,即遭到监视、跟踪,一同返豫之杨体锐等被捕遇害,带给白永丞的信件亦被搜出。刘镇华便将信件晋献袁氏以邀功,后此事披露在《时事豫报》、《大公报》上。因民军失败,四爷即留白朗军中操纵计画(划),不遗余力,奋斗指挥阅(越)一年余……。

  2009年春季,舅爷楚汝聪,系台中高等法院法官(现已退休),由台湾回洛省亲,在四爷墓前,他答应回台湾后一定想方设法寻找与四爷有关的文档资料。日前,他寄来两份民国初年的文档复印件,均为当时中华革命党河南支部长凌钺写给孙中山总理的亲笔信。其中一封信中写道:“中山总理伟鉴:于君化卿系去岁南京独立时,克强(即黄兴)先生派往联络(白朗义军)白军(的)代表,因民军失败,(于化卿)即留白朗军中操纵计画(划),不遗余力,奋斗指挥阅(越)一年余。闻他处消息甚好,密来海上(沪之别称)籍定方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