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祖父仇亮的一生

辛亥革命网 2011-04-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仇义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仇亮,原名式匡、字韫存、号冥鸿,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后,山西新军在仇亮的策动下,随即响应。 ,回忆祖父仇亮的一生

  仇亮,原名式匡、字韫存、号冥鸿,1879年5月16日诞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归义乡下马桥新屋里(现汨罗市城郊乡上马村)。仇亮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教读经史,伯父教作文章,幼年时就能文善诗,应童生试,常列优等。

  1895年仇亮进学,成了少年秀才。随后就读于长沙求实书院,潜心研读明儒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之学说,培育了自己强烈的民族精神。(1)

  针对当时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侵略、赔款割地、国势阽危,仇亮和陈天华、仇鳌等志同道合的同学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议论时事,自由争辩。针砭清廷弊政,畅谈华夏民生。一次在讨论“戊戌变法”事件时,陈天华道:“‘戊戌变法’的君子们所著文章,是在给千疮百孔的满清政府开药方,给光绪皇帝龙椅上涂浆糊,想粘住皇位……。”仇鳌道:“‘戊戌变法’是在尽心尽力维护腐朽的皇权,为千疮百孔的满清政府当保镖……。”仇亮思索着说:“变法者们心中只知道皇帝,这是‘戊戌变法’失败惨烈的原因。”以为“欲救中国,非先推翻满清帝制,使国内诸民族一律平等不可。”乃愤然弃科举,东渡日本留学。到日本后,将仇式匡改名仇亮,表明将和志士仁人一道挥戈夺取一个明亮世道的决心。(2)

  1903年,仇亮和20多位同学以湖南省官费生身份前往日本,先在东京宏文学院学习日语、数学。继而仇亮转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后又考入日本士官学校,继续深造。

  仇亮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先后参与编辑过《游学译编》、《二十世纪之支那》(后改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又与留日湖南籍学生陈家鼎杨守仁宁调元等创办《洞庭波》(后改名《汉帜》)等报刊,鼓吹革命。(3)

  1904年2月15日,由黄兴、刘揆一、陈天华、宋教仁、吴禄贞、仇鳌、刘道一等发起组织的华兴会,以除夕聚宴为名,在湖南长沙西园集会庆贺华兴会正式成立。黄兴会长慷慨陈词,宣布华兴会的宗旨——“驱除鞑虏,复兴中华。”掌声响起,会员们誓言:“头可断,血可流,不驱除鞑虏誓不休!”“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永不背叛。”华兴会在东京设立了东洋支部——根据仇鳌的建议对外称新华会。仇亮是官派士官生,不宜显露,秘密参加了新华会的革命活动。推仇鳌为新华会会长,刘道一协理负责新华会与华兴会总部的联络。根据会长黄兴的部署,1904年10月,华兴会将联络十万人马,准备在长沙城发难起义。得知这个部署后,东京新华会命仇亮、仇鳌、赵缭为先遣,九月初秘密潜回国内参与准备工作。当他们到达上海华兴会秘密机关后,万没料到见到了起义领导人黄兴。原来这次起义因会党中混进的清廷间谍在起事前即将起义计划报官而招致清廷多处布防,捕杀革命会党人员,未等华兴会正式动作即告失败。10月1日,黄兴召集来沪的40多位华兴会骨干成员开会。黄兴说:“这次长沙起义虽然失败,但湖南的组织未散,基础还在,仍可继续斗争。”即命仇亮、仇鳌、赵缭秘密返湘、宣传鼓动,发展革命组织,为下次起义做准备。他们依照黄兴的指示,乘轮船返湘,途中躲过了清兵的盘查,经历了艰难险阻,先在仇亮家歇脚,仇亮的父亲味恒先生惊喜交加,双眉紧蹙的介绍了这次长沙起义失败和黄兴等领导人化妆潜逃的惊险经过后,摇晃着脑袋叹息道:“秀才造反,异想天开哟!”仇亮坚定地说:“不,这个反,一定要造!不驱鞑虏,国无强日,民无宁时。”“这次失败,只怪秀才们求成心切,只知用钱买枪买炮,不用心管教拿枪的人。”仇鳌从沉思中抬起头来道:“败了再重来,不怕!……”面对严酷的形势,三人经过商量确定:仇亮回东京振武学校深造,等待下次革命机遇。仇鳌、赵缭已从宏文师范毕业,则留在国内以教书为掩护,继续鼓吹革命。(4)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黄兴领导的华兴会、蔡元培陶成章领导的光复会合并组成为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从此,中国有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5)

  当时正值中国留日学生革命情绪趋入高潮,仇亮与同乡程潜、程子楷、陈强,江西李烈钧,云南罗佩金、唐继尧、李根源,湖北李书城、孔庚,河南曾昭文、韩凤楼,陕西张凤翙,河北姜登选,山西阎锡山等热心倒满人士深相结合,潜心研讨民主革命方略,莫不意志轩昂,情绪奋发。仇亮生性笃实敦厚,尤为众所赞美,故有仇长厚之称。不少士官学校留日同学由亮联络加入同盟会。(6)

  根据孙中山、黄兴的指示,仇亮从士官学校同盟会会员中挑选骨干,组织成立“铁血丈夫团”,培养军事骨干。其座右铭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