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禄贞轶事
辛亥革命网 2010-09-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厚婉 徐小玉 孙霞 查看:
“吴大胆”吃梨
吴禄贞将军,字绶卿,自小胆大敢为,人称“吴大胆”。尽管胆大,但不鲁莽,他自小胸怀大志,勤奋读书,十多岁时,便参加乡试,中秀才,后又参加会试,以求中举人。这其中有件趣事……
吴禄贞在十五六岁时参加会试,龙门一开,各秀才鱼贯而入。进入考场内,大家正襟危坐,神情肃穆,紧张不安,唯有禄贞悠然自得,左顾右盼。不久,考场内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锣声,有人高呼:“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①]氛围顿时紧张起来,仿佛真有幽灵出现。突然,“啪”的一声,一个梨从天而降,正好落在吴禄贞脚下。大家都被这来历不明的梨惊住了,呆呆地盯着它,而吴禄贞却从容地把梨捡了起来,发现梨竟然被咬掉了半个,这时有同科劝他:“此梨来历不明,还是不吃为好”。小禄贞却不屑一顾地说:“难道还真有鬼不成?就是有鬼我也不怕!”说毕,就把梨吃个精光,左右之人无不面面相觑。从此之后,“吴大胆”的称呼广为流传。
张之洞与吴禄贞
吴禄贞1896年投考湖北新军。考试时他作《投笔从戎争先赴》一文,谈到要效仿先贤“投笔从戎”,并且提出“好男要当兵”的新观点。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正在湖北地区主持编练新军,读罢此文十分赏识,下令抄录此文在军中广为散发,以鼓士气!吴禄贞由此被破格录入兵工营,半年后因操、课两优,年仅16岁的他又被指名破格选入武备学堂学习(按规定需满十八岁)。
当时学堂有不少外国教官授课。他学习十分认真,可又不盲目迷信外国老师!一次几何课上,平时趾高气扬的日本教官在黑板上解答一道题,可好久也无法得出答案,这时,吴禄贞坐不住了,径直走上讲台,在教官的板书旁打了一个“叉”,说了句:“您算得不对!要这样算……”说着就演算了起来,其他同学不禁鼓起掌来。教官被弄得非常尴尬,在下课铃声中仓皇逃离!此事在校内引起了轰动,也大长了中国同学的志气!
随后,吴禄贞被派往日本留学。1902年,他从日本学成归来,张之洞因其参与大通起义[②],将吴扣押。三天后提审时,吴禄贞反向张之洞讲述了一番富国强兵的道理,张听后,大夸吴禄贞为“奇才”。当时编练新军在全国盛行,张之洞自然不甘落后,求贤若渴,并委吴禄贞以重任,于是这个阶下囚一跃而为座上宾,并在短期内连连得到提拔。
贞烈吴夫人--景静淑
吴禄贞夫人——景静淑是个貌美、贤淑的姑娘,自幼随父亲习读诗书。当时吴禄贞的叔叔吴利彤和她的父亲交往甚密。吴利彤认为禄贞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且志向远大,同时他也喜爱静淑,于是在他撮合下,两家结为亲家。结婚之后,夫妻恩爱。
吴禄贞发动起义前夕,考虑到家人安危,便托人将全家从北京移到了天津的租界里暂住。后来事泄,吴禄贞被暗杀。吴禄贞的追悼会在上海举行,由此全家到上海。开完追悼会,静淑携全家老小,由上海返回湖北老家云梦。
当船驶至吴淞口时,她悲痛难当,想自杀殉夫,于是趁人不注意,纵身投江。“吴夫人跳江了!快救人啦!”船上一片混乱,船长立刻下令停船,派人下去营救。令人欣慰的是,吴夫人并没有被水冲走,而是漂浮在水面上,因此而获救。人们说这是菩萨施法托住了她。
此后,由于她考虑到上有五十多岁的婆母,下有四个孩子:长女吴忠华、子吴忠黄、次女吴忠敏、幼女吴忠瑛,便打消了随君去的念头。在后来的十多年里,在不断操劳和丧夫的忧郁中,四十多岁的她就去世了。在她生命终结的瞬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家里窗纱突然崩裂,一股香味飘出窗外……
[①]笔者根据吴禄贞将军孙女吴厚婉女士回忆整理,据说是古代科举考试开考的流程之一。
[②]1900年,唐才常组织的在长江沿岸地区的反清起义。
口述:吴禄贞孙女 吴厚婉
撰稿:吴禄贞外孙女 徐小玉
华中师大近代史研究所 孙霞